做个新时代童心未泯的老顽童

作者:罗述德 上传日期:2020-12-30 00:00

年年都有儿童节,今又迎来儿童节,向全国、全世界儿童祝贺!

世人庆祝儿童佳节,展示出童心碰撞而出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火花!

童心在母血中滋养孕育来到这个世界,又在身体里膨胀成长,随着岁月增长形成稚嫩的童心,开始人生价值的旅游,随着环境变迁和认知深化形成独特的世界观。还是这颗心在纷乱的人世间东闯西撞,终于在沾满尘埃之时回归到童心。世上许多事物都是这样循环往复的,我们通常把它叫做“返老还童”,这颗童心又称谓之“老顽童”。此“顽”非彼“玩”,是走过一生坎坷之路,阅尽人间酸甜苦辣,积累丰富人生经验的“老顽童”,是可贵的财富。

在2019年秋季燕达举办的书画展时,我曾挥毫写了一幅中堂“莫道耄耋桑榆晚,休言己到风烛年。只要留得童心在,人生永远是春天。”这里所指的童心是专指新时代老人的“不泯之心”。希望长住燕达的老人们,尤其是诸多的共产党员们能怀揣一颗不变的初心,手捧着初升的朝阳,保持着乐观平静的心态,呈现出发自内心的微笑,为党为民的事业贡献余热,做一个过着有质量的生活、令人尊崇的、有幸福感的时代老人。

童心,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在培育和倡导,并使之成为“不泯”之心,成为一种纯真的人性和巨大的精神力量。昔日就传颂着诸多的“童心”典故,纳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流传至今,激励人们。东汉孔融四岁让梨;唐朝刘晏七岁被喻为神童,唐玄宗封其为“太子正字”;唐朝李泌八岁当朝以围棋“方圆动静”为题赋诗,被公认为“奇童”;甘罗十二岁为宰相;三国时代周瑜年少执掌东吴水军大都督帅印,叱咤风云;诸葛孔明通晓天文地理、文韬武略,二十七岁出茅庐即晓三分天下。少年才情不囿于性别,东汉蔡文姬,年幼好学,深通音律;东晋谢道韫年幼兴诗作赋,誉满朝野。今人,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是年少立志救国图存,率领中华民族推到“三座大山”,引领我们伟大祖国走向繁荣富强。

我们常说“老顽童”,是言其志、展其心。而志不在于年少年高。《三字经》中述“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老泉即宋朝苏洵,二十七岁开始发愤读书,成为大文学家;宋朝的梁灏,八十二岁才考中状元,终成大器。当今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郭永怀等,以他们的伟业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袁隆平终生与水稻“较劲”,解决了世界几十亿人口的饥饿问题,至今已八十三岁高龄仍在水田中跋涉奋战,人称“泥腿子”科学家;终南山、李兰娟以耄耋、古稀之年奋战抗疫一线,护卫国民健康安全。他们哪一位不是终身苦读、奋斗、认知、积累、独创之大成,为国为民奉献终生。有的虽已离去,却留下千古美名;有的虽已进入暮年仍为初心奋斗不已。

对于燕达宾客情况仅知一二,就我所知的书画家吕德康、歌唱家卫东、摄影家王钦笙等,以及多次展出琳琅满目的书画作品多出自八九十岁老人之手,还有一群才华横溢的女杰活跃在燕达舞台上。他们童心在,人不老,以他们各自所长传颂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燕达增光添彩,大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气概,令人敬佩!

“蚕吐丝,蜂酿蜜”,老人的责任,就是用他一生中积累的经验、学识、技能以各种方式供给社会,发挥正能量,让余热放光,让人生有价值的终结。人生不论走到哪一步,只要身心健在,都必须坚持学习,“人不学,不知义”;“任己见,眛真理”,所以,切勿为年龄所误,“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如有瑕,不妨翻阅点古籍,开卷有益,古为今用,结合今日之世界观、人生观从中汲取有益成分,惠及人生。

童年与老年是绕不开的人生旅程,一路走来每个人都会勾勒出一幅人生晚晴图,表现传统中国老人对晚年幸福生活的向往与铺陈。德国诗人歌德曾讲:“真正的艺术在于战胜衰老”,保持一颗童心就能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宋代陆放翁晚年曾写下“老翁也学痴儿女,扑得流萤霑湿衣”的诗句。近代文学教育家季羡林耄耋之年笑谈人生:“你始终有童心,就不会觉得老,七十只算是中年,九十是初到老年”。是的,人到老年,若能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就能以乐观的心态,学而不厌,勤工于是。如相敬年教授七十岁重返课堂,九十岁翻译出版《富国论》,百岁还在电视授课;百岁经济学家骆耕漠在双目失明情况下,还坚持学术研究,出版六十多万字的学术著作。

当下老人就是要做个“童心未泯的老顽童”,让夕阳永远闪耀着温暖的余晖。童心永驻,童心是敞亮痛快地开怀大笑;是无欲无求的平静面容;是洞察世情的清澈双眸;是晶莹剔透的智慧心灵。纯真不老的童心是灵魂的高级补品,化解人生苦难,驱除红尘烦恼,给人带来无尽的希望。

        童心在,人不老,奋进无限,乐趣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