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见证了我国人才工作的跨越式发展,是海外人才引进的“探路者”——记燕达在住长辈胡又牧

作者: 上传日期:2022-11-27

       

从故事中搜集历史


在岁月中见证辉煌




燕达之声

♫点击收听《金色年华 往事如歌》



1953年,17岁的胡又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3岁苏联留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橡胶工业研究院工作;52岁,他被调入中共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退休后,他出任欧美同学会主管日常工作的副秘书长。回顾一生,胡又牧说:“我这一生所有的荣耀都是党给予的,我很欣慰能为祖国的建设付出了自己汗水和青春。就算是退休了,我也会永远记得党的教诲,矢志不渝跟党走,走一场没有遗憾的人生旅行。”本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分享燕达在住长辈胡又牧的人生故事。

胡又牧



调动:邂逅人才工作

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人才资源断层,对外交流几乎中断。为此,邓小平在1978年就提出,要增派出国留学人员,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十一届三中全会打开了中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大批重点建设项目逐步铺开,关键企业的重点技术攻关紧锣密鼓地开展,一些大型技术引进项目正在进行,4个经济特区开放了一批沿海城市和经济地带。

这时候,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急需要一批有着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经验的人才。1983年9月7日,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成立,并在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办公室里是从各地抽调的骨干,这些人有着专业知识,也有管理经验,还有留学或者国外工作背景,我刚好符合这个条件,有幸加入办公室。”胡又牧说。改革开放也为他的职业生涯梅开二度,带来了机遇。

胡又牧依稀记得,当时的办公室成员仅仅30余人,负责协调全国的人才引进、利用工作,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推动引进国外技术、人才和对外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历史也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缩影。

“我们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工作,经常接触包括总书记、总理的批示,作为党员,能时刻聆听党的深刻教育,我感到非常荣幸。”胡又牧说,引智小组的工作也很忙,但他与在橡胶院的工作状态完全不同。他每天都有用不完的工作热情,渴望为中国发展聚拢人才,感觉有无限平台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胡又牧用四个词总结了在引智小组的日子:压力很大、奔头很大、进步很大、收益也很大。

1985年11月,经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中国成立了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作为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的对外窗口。人才交流协会成立以后,随即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办事机构,其中,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了美中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在纽约以公司名义注册了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代表处。1991年,胡又牧被派往美国旧金山常驻,担任美中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会长。

“美中人才国际交流基金会是以民间机构的身份,在美国开展人才交流活动。”胡又牧说,“以政府名义引才,往往涉及外交问题,但是民间机构能够更灵活地开展一些交流活动。”在美国旧金山两年多,胡又牧以“三顾茅庐”的心态,四处拜访各领域的人才专家及组织,与他们进行专业交流,并适当地发出“求贤贴”。“这也是在当时特定国际环境下的一种特别的人才交流方式。”

找人才、联络人才组织,胡又牧专心做好这两件事。他在任期间,推动基金会与一些专家组织和境外的培训机构、学校、企业签订了稳固的合作协议,与一批顶级科学家如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田长霖等人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



退休:二次从业 结缘欧美同学会

1994年,胡又牧离开旧金山回国,这时候,他还差一年就到了退休年龄。一个来自卢嘉锡的邀请,让他迎来了退休后的二次就业:卢嘉锡点名要胡又牧出任欧美同学会主管日常工作的副秘书长。

欧美同学会(也被称作“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成立于1913年10月,由顾维钧、梁敦彦、詹天佑、蔡元培、颜惠庆、王正廷、周诒春等人共同发起,联合京、津两地的留学归国学子在北京创建。现在欧美同学会由中共中央书记处领导、中央统战部代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归国留学人员为主体自愿组成的、统战性的群众团体,2003年增冠“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名。

20世纪90年代,欧美同学会一直处于十分松散的状态,急需调一批人恢复欧美同学会的正常活动,中央也想利用欧美同学会打通各国渠道,吸引留学生回国建设祖国,时任会长卢嘉锡(中科院院长、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在物色人选的时候,胡又牧进入视野。但欧美同学会是民间组织,不允许公职人员任职,所以,胡又牧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

胡又牧上任时,适逢会长换届,欧美同学会各项工作基本处于半停滞状态。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胡立生秘书长的领导下把欧美同学会的氛围活跃起来,让它真正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胡又牧组办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让会员定期聚集在一起,搭建起交流沟通的平台。为了发挥欧美同学会的人才优势,胡又牧积极倡导和推动欧美同学会与各省市自治区签订人才合作协议,由欧美同学会根据地方需求,选派人才,辅助地方发展。“人才荟萃的优势要利用起来,不能只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用这种方式推动人才的交流,慢慢地同学会就‘活’起来了。”

在胡又牧心中,这都是日常工作,他对欧美同学会最大的贡献在于促成欧美同学会由中共中央书记处直接领导。胡又牧来到欧美同学会时,除了工作停滞,经费也是一大难题。当时的欧美同学会靠着出租房子和政协及会员募捐资助,维持着基本运营。“它没有主管单位,就没有办法申请固定经费。”胡又牧介绍,“有一天,吴阶平会长跟我说,欧美同学会这样游离在社会上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得想办法找组织挂靠上去,你代我及卢嘉锡共同写个报告给江泽民主席,说明情况。”

1998 年,胡又牧与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吴阶平等人合影留念

胡又牧与当时的秘书长胡立生共同策划起草了相关报告,由吴阶平会长亲自呈交给了江泽民主席。几天以后,江主席很快批复,把欧美同学会收归中共中央书记处直接领导,日常工作由中央统战部代管。“这样相当于把欧美同学会抬高到和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组织同等地位,”吴阶平会长激动地说,“你们‘二胡’,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给江主席的报告起了决定性作用。”

在欧美同学会工作的八年间,胡又牧与胡立生共同辅助了三任会长,让欧美同学会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助力。当他完成历史任务的时候,主动从岗位上退了下来。胡又牧说,“这是我的第二次退休,刚到欧美同学会时,我对这个组织一点也不了解,但八年相处,我渐渐爱上了它。看着它步入正轨,渐渐繁荣发展,我心里头十分高兴与欣慰。”



总结:三本专著 留下聚才经验

2002年,胡又牧从欧美同学会退休后,他觉得自己的工作还没有做完,从事人才工作多年,一些体会应该分享,一些经验应该留下。“中国人才引进的道路还很长,我退居二线,时间充裕,于是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陆续写了三本书,并经常参加学术交流会分享经验。”

其实,胡又牧一共编写过四本书,总结了他的全部职业生涯。在职时,编写了《胶乳应用技术》一书系统介绍了胶乳、乳液的工业应用技术。退休后,三本关于人才引进的著作《人才大视野》《国际人才竞争》和《人才国际化与中外人才引进》浓缩了他在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欧美同学会十五年的工作经验,阐述了他对国际人才竞争的形势与动态的观点。

胡又牧将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著书

“人才是第一资源,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直到现在,中国最缺的还是那些高科技、高端人才。中国是人才大国,但还不是人才强国。”胡又牧认为,中国想要变成一个人才强国,还有很大的距离要去跨越。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关键核心技术及人才,在国际竞争的重要时刻,劣势就会凸显出来。“现阶段,引进人才还是要占主导地位,起步已经晚了,高端人才培养不可能速成,顶尖的高科技人才依靠引进是最便捷的办法。中国的基础设备在发展,学术氛围也日渐浓厚,这些都在慢慢好起来,经过积累,局面会逐步改观,中国的科学人才总有一天会追上去的。”胡又牧感慨。

胡又牧退休后所写的两本人才专著,目前已经成为引进人才工作的重要参考经验之一,许多从事人才引进工作的人都会拜读。“有些义务需要尽完,我有这个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我尚有余力的时候,就要把我自身的能量全部发挥到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谈及利用退休时间写书,胡又牧说。



养老: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015年,胡又牧满80岁,和妻子李美霞入住燕达养护中心,开启了幸福的养老生活。“我觉得这才算是我真正的退休,谢绝了一切专业活动,安心养老。”胡又牧说。

胡又牧和妻子李美霞是一起留苏的同班同学,两个人的相识是因为一顿饭。在留苏预备班时,胡又牧来自武汉大学,李美霞来自清华大学,虽然都是被分配学习橡胶专业,但是在俄专并不同班,期间并不相识。“出发去苏联前夕,时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的黄炎培请留学生吃饭,我们是在饭局上认识的。”李美霞说。

这时候,胡又牧和李美霞并没有想到,他们未来将会是彼此一生的伴侣。此刻,他们是一同赴苏,为社会主义建设求学的同志。在苏联求学的日子,他们朝夕相伴,双方互生好感,胡又牧则用“相依为命”形容两个人一起留苏的日子。学成归国后,两人便顺理成章地在一起了。1994年,李美霞从化工部橡胶司退休;而胡又牧则又在欧美同学会工作八年。对于胡又牧的每一个选择,李美霞都十分支持:“我们受到了国家很多恩惠,回国以后,我们尽自己所能发挥价值,能多做些就要多做些。”

胡又牧和妻子李美霞在燕达养护中心

入住燕达养护中心七年,胡又牧评价:“养老选对了地方”。胡又牧曾经因为工作累垮了身体,多次入院。“到燕达养护中心以后,我的身体状态比以前好了很多,血压降了下来,肝病也好了,我现在活过了北京市的人均寿命,在生命的长度上,现在每过一天,我都觉得是赚的。”胡又牧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向着90岁迈进。

对于生命的宽度和高度,胡又牧有着无限的追求。即使退休养老,他也十分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发展,不断拓展兴趣爱好,音乐、文学、艺术等均有涉猎,提高自我文化艺术修养,让养老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胡又牧认为,一个人,如果只关注长度,那么内心永远得不到满足,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就会感到遗憾。

“我现在就是在不断减少遗憾。”胡又牧说,“我这一生所有的荣耀都是党给予的,就算退休了,也要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坚持学习进步,向着生命的“宽度”和“高度”努力奔赴,不留遗憾,幸福养老。”

胡又牧和妻子李美霞在燕达养护中心家中


下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分享燕达在住长辈张真的人生故事。他是我国老一辈外交官中的一员,曾担任中国驻约旦大使、中国驻叙利亚大使。期间,他多次为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担任翻译工作。三十五年外交经历,他走遍了所有阿拉伯国家,把青春年华洒在了推动中阿关系发展的征程上。从随员到驻外大使,他谦逊笃学,慢慢成长,一步一步变成合格的高级外交官。2006年,叙利亚政府授予张真荣誉证书,表彰他为发展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友好合作所做的努力,并给予高度赞赏。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收听

燕达在住长辈回忆录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