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举办新闻发布会,关于医养结合,透露了哪些重要信息?

作者: 上传日期:2021-04-08


重点摘要
截至到去年年底,全国共有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5857家,比2017年年底增加了59.4%;
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的有7.2万对,是2017年底的6.1倍;
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数达到158.5万张,超过90%的养老机构都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今天上午,国家卫建委等多部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医养结合工作进展成效有关情况。
出席发布会的有:
  •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 王海东先生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吴向东先生;
  •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 崔勇先生
  • 河北省邢台市副市长 邓素雪女士
  • 四川省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陈芍女士
  •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 胡强强


王海东:

非常高兴有机会给各位介绍一下我们国家医养结合工作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一、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改革完善政策措施。
医养结合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重要规划,并且写入了《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我们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衔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优化保障政策、加强队伍建设等多方面提出多项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新建的医养结合机构实行“一个窗口”办理,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可通过变更登记事项或经营范围开展养老服务。
医养结合也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医院床位设置以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为主,建立医师执业区域注册制度,鼓励医师在医养结合机构执业。
二、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人才队伍。
形成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依法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这四种相对成熟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截至到去年年底,全国共有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5857家,比2017年年底增加了59.4%,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的有7.2万对,是2017年底的6.1倍。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数达到158.5万张,超过90%的养老机构都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加强学科建设和骨干人才培养,设置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建立6个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引导各类院校设置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健康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
近日,教育部又印发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在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新增“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我们启动了全国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去年在线培训了近1万人。加强临床、护理、康复、全科等人才培养,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共培训医养结合管理和服务人员达到70万人次。
三、不断完善标准规范,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我们出台了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指南、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医养签约合作服务指南。制定了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和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机构的基本标准。
制定了“老年护理实践指南(试行)”和“居家医疗服务参考项目(试行)”,为老年人享受全流程、专业化的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了标准、规范和保障。
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务,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将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优先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开展慢性病长期处方服务,最多可开具12周的长期处方。建立了全国医养结合管理信息平台,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围绕规范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强化疫情防控和传染病防控等方面,全面开展检查,切实提升医养结合的服务质量。
四、发挥试点示范作用,协调推动产业发展。
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已经列入全国创建示范活动项目,我们支持山东省、四川省创建医养结合示范省。组织开展老年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工作,老年人在医养结合机构就可以获得远程医疗等各方面的服务。
联合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支持专业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服务机构建设。
推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和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推广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目录,目前已经评选出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167家、示范街道乡镇297个、示范基地69个以及森林康养基地96个。
经过积极推动和不懈努力,我国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标准体系、人才体系、信息体系基本建立,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持续提高。
医养结合将相对独立的医疗卫生资源和养老服务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实现了资源共享、服务衔接,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了专业规范、方便可及、综合连续的健康养老服务,提升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政策体系、服务网络、标准规范、人才队伍、信息化建设、组织保障等多方面继续发力,切实推动医养结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记者:
当前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国家卫健委在为居家和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国家卫健委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王海东:
正如你所说的,我们国家的老年人大多数都在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9073”的格局,就是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所以我们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重点还是放在居家和社区。这几年我们主要围绕几个方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一、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每年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和健康体检,是免费服务。2019年,我们又将医养结合服务纳入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当中。
二、把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我们努力做到慢病有管理、疾病早发现、小病能处理、大病易转诊,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医疗和健康服务。
三、针对老年人迫切需要的上门医疗服务,我们最近刚刚印发了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就是规范发展这方面的服务,提供上门巡诊、家庭病床、护理等老年人迫切需要的服务,特别是满足失能、重病、高龄的老年人的刚性需求。
四、我们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增设养老床位,这是最接地气的,能够提高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服务可及性。同时我们大力支持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延伸的医养结合服务,这方面医保也给予了很多支持。谢谢。
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记者:
请教山东省的吴主任,山东创新了多种医养结合服务的新模式,据了解,医养结合最后一公里是居家服务,山东在破解这方面的难题上有哪些做法和经验和大家分享?谢谢。
吴向东:

谢谢记者的提问。山东各县(市、区)全面开展了医养结合工作,并在全省重点推广了曲阜居家医养模式:
一、建立了服务片区、信息库和专业队伍。
在服务片区规划上,城区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中心,打造15分钟的医疗服务圈;在镇街以管区为中心,实现了医疗服务半径不超过2公里。
在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信息库的建立上,为居家医养服务的对象建立台账、精准服务。在服务队伍组建上,选派有经验的人员为居家医养专职医生,成立了医养结合服务团队,提供巡诊服务。
二、破解居家医养服务的堵点和难点问题。
比如,在医保报销方面,推行家庭病床制度,对符合家庭病床条件的老人,不收取床位费,其他医疗费用按住院标准予以结算,并将居家医养服务纳入长期护理保险范围。
在运行保障方面,曲阜市每年列支专项经费50万元,作为居家医养专项基金。镇街全部设立夕阳红基金,医保报销后进行二次报销。
同时,为解决用人不足的问题,开展居家医养服务的医护人员,薪资报酬不低于本单位同等条件医护人员水平。
在确保医疗安全方面,制定了申请、评估、管理、终止四个工作流程,为居家医养医护人员购买了医疗责任险,签订服务协议书,并且由护士和家属全程陪同。
曲阜居家医养服务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今天曲阜市卫生健康局孔卫东同志也来到发布会现场,如果大家有兴趣深入了解,可以和他进行交流。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邢台的邓市长,我们知道,基层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剩下的留守农村的很多都是老年人,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医养结合工作邢台有哪些举措?请您介绍一下。谢谢。
邓素雪:

谢谢记者的提问,您提的问题确实是目前农村很现实也急需我们做好的问题。
从2016年以来,我市就开始探索医养结合工作,我们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来解决农村的医养结合工作。
一、推行医中有养。我们将乡村的养老机构、幸福院和乡村医疗机构建在一起、连接在一起,用乡村医疗机构直接为乡村的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
二、养中有医。在养老机构设置卫生室和护理站,派驻医护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推行养中有医。
三、失能有保。2019年我们在全市推行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目前有734万人参保,报销比例在65%左右,定点服务机构135个。
通过这三种措施,使农村老人既解决了养的问题,又解决了医的问题,同时减轻了失能、半失能家庭的负担。
目前,我们共有227个养老机构和110个医疗机构实行了医养一体、两院融合的发展模式。
长期护理险实施以来,我们共有18340人次享受了这个待遇,并且明显提高了医养机构的入住率,有的医养机构做到了一床难求,使农村的老人有了更多的获得感。谢谢。
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
向陈芍书记提问,公立医院给大家的印象都是门庭若市,而且主要以承担医疗服务为主,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作为一家公立医院是如何想到要发展医养结合的?谢谢。
陈芍:

谢谢您对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的关注,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的前身是建立于1979年的干部疗养院,在2000年的时候增挂了慢性病医院的牌子,那时候才开始面向社会收治老年慢性病患者。
但是因为医院地处郊区的一个山坡上,人口很少,交通也不方便,几乎没有人来就医,所以那时候医院就面临发展的困境。
在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有不少因病失能的老年病人面临着综合医院住不进去、养老机构又缺乏医疗,而自己的家庭对他的照护又难以持续的难题。
面对这样的老人的难题,结合医院自己的环境优势,我们是在植物园旁边,还有专业的医疗优势,在2005年开始针对失能或者半失能老年病人的医护康养一体化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一经推出,我们医院当时的400张床位迅速供不应求,取得非常好的社会效应。
2011年,这样的模式获得了原国家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的创新提名奖。
到2014年,尽管医院床位增加到了600张,但仍然不能满足老人的需求,有很多老人会在外排队等候,短的一周,长的一个月、三个月或者半年都有,所以我们主动走出去,和周边的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中心、护理院或者日照中心、社区卫生机构的社区卫生中心签约,开展医养协作关系,为他们的老人提供快速的转诊或者绿色就医通道,组建了专业的队伍,给对方提供健康宣教、健康管理、医疗巡诊、康复或者是照护培训,也给他们的老人送去营养指导或者是心理指导等等,这样我们就逐步把医养结合的服务延伸到社区。
到了2016年,我们正式更名为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因为我们多年在老年的医疗、健康管理、照护、临终关怀和相关培训上的探索取得了成效,那时候我们成为了成都市的老年服务中心。
到目前为止,我们有1200张床,床位仍然供不应求。我们的医养项目现在正在开工,结束后,医院床位将增加到2000张。
十多年医养结合的探索,医院主要是根据老龄社会老年人的需求,我们从过去单一的公立医院的医疗职能,在大健康的链接上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功能延展,现在发展成为集医疗、健康管理、养老、照护、临终关怀和相关培训一体化的医养结合机构,也是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的医养结合分中心。
我想,这样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回应了老年人群的健康和医疗需求,使医院也能够得到长足和健康的发展。谢谢。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请问如果要举办一家医养结合机构,我们国家卫健委在审批流程和环境方面会有哪些支持性措施?谢谢。
王海东:
谢谢。医养结合机构就是兼具医疗卫生服务资质和养老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或者养老机构。如果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怎么办、程序是什么、流程是什么?
2019年,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这里面作出了全面详细的规定,体现了“放管服”改革,优化了流程和环境。
具体来讲,如果是医办养,一个有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要开展养老服务,可以不用再新设立一个法人,也不用另行法人登记,调整服务范围或经营内容就可以。
如果是养办医,养老机构要开设一个医务室、护理站、卫生室,不用行政审批,直接备案管理就可以。
这是“放管服”改革的一项措施。如果养老机构要举办二级以下的有关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两证合一”,简化程序。
如果同时新办医养结合机构,涉及到同层级相关部门,比如卫生健康部门、民政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部门,我们要求“一个窗口”办理。
同年我们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放管服”改革又进行了进一步推进。比如,现有的有资质的和有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如果申办养老机构,具备的消防、建设、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资质,可直接依托上述资质,进行登记备案。
我们还支持鼓励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按照规定可以享受税费优惠、土地等政策。我们强化了医保支持,以前新办的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定点申请时间比较长,这次做出明确规定,只要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正式运营三个月后就可以申请医保定点,医保部门要在三个月之内进行医保定点的评估。
通过这些“放管服”的改革措施,社会力量办的医养结合机构得到蓬勃发展,占比超过70%。同时,我们也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提升质量。
总的来讲,通过“放管服”改革,为医养结合机构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创造了条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