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美 参差美 恢弘美 ——老年大学“金秋书画展”观摩

作者:在住宾客国锦元 上传日期:2014-12-15

 

养护中心常务副总魏少东先生和本次书画展部分作者合影留念

 

 

本文作者:养护中心自理区在住宾客 国锦元


金色年华老年大学《金秋书画展》在肖经理和于校长主持下于10月28日揭幕,我有幸特邀参观,一饱眼福。心中荡漾着对20余幅书法、40余幅绘画的参差美、恢弘美、观赏美的涟漪。我七次观赏巡礼,印象是:几位老人书法、绘画的大气,遒劲,宁静致远,刚柔相济的作品吸引了我的眼球。他们是:吕德康先生的“鹤寿”;吴宝泉先生的2幅真、草、隶书。行草:杜牧的“山行”;杨可立先生的2幅大草书:“龙,虎”真使人有龙飞凤舞之感。他90岁的墨宝似有特立独行的风格。那黑底金字的秀气楷书,摘录唐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佳句:“落霞与孤雁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恰是概括了以陶春芳老师与其弟子罗世范、孙秀英、刘连英三位山水画的内容。远山、近水、古屋、小塔、一叶扁舟的画面不正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形体与“金秋书画展”的小序么?那层峦叠嶂、错落有致。辽阔、静穆、悠远之感在我心中悠悠……

我回到电脑桌前,胸中展开了绘画美,恢弘美、观赏美。那书画室的展览悦然耳目,进入眼帘。几位绘画者的画面幽幽敲击我的心房。他们是王娅的竹,一只鸟立在枯枝——有所思;“黄叶烂漫托春光”满枝的菊花使我进入李商隐的“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的意境。王女士的一幅两只小鸟站在山头,向下俯瞰,生机勃勃。它们在看什么?看世间的中国梦么?我最欣赏那幅‘绿牡丹’,因为我在河南洛阳看观赏过绿牡丹。我移花入画,那巧妙构思,长方形笔锋,那独树一帜披散的碧绿风采,使我驻足良久。绿牡丹那独立身姿的形体美、洒脱美、活鲜了人生。它的婀娜身姿是大写意中的模糊艺术,是画中有人,人中有画的形体美!

继续欣赏,问群女士的瓶中花,燕达秋色(山楂果、山里红),钟馗招福,富贵大吉,都给我留下了力度、深度、浓度的开掘。尤其是“钟馗招福”,构思新颖:钟馗足下立着一只天狗,正在抬头相看天上的蝙蝠。牠是在代主人给世人祈福么?那幅‘富贵大吉’十分闪眼。画的是一只大公鸡站在两朵粉色绽开的牡丹花上。我思惹情牵:牡丹与公鸡有何关系呢?为此走访了画者。问群女士说:“我最保守了,因为我喜欢牡丹,我又属鸡,很喜欢鸡,就画了。”我和她谈我的感触:牡丹是国花,公鸡是农舍的家禽,我看到画面那一刻,儿时的:“大公鸡喔喔啼,天天叫我早早起”便在脑中盘旋,这就是二度创造。问群女士能让土公鸡站在国色

天香的牡丹之上鸣啼,是意象思维的升华——求异思维的展示,多么珍贵的异响!陆颖华女士书法两幅,她的绘画“果蔬飘香”勾了出各种蔬菜:白菜、白萝卜、、便萝卜、柿子椒、西红柿、小香菇有很强的立体感,真想用手抓一个。那点点跃动的小香菇,像跳跃的音符;大笔一点,便铺陈了饮食文化。妙哉,小品文,亦是小品化的形态!

我继续观展书画艺术。吕德康、王喜兰夫妇的“好日子红红火火”:一大丛红辣椒飞瀑而下,笼罩着一个农家穿兜肚的胖小子,他举着双手笑哈哈,身旁趴着一只黑白花小狗。画面简洁,主旨盎然,好一幅农家乐景象!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画面展示了画家的平民心态与对生活的执着之爱!此幅旁边就是吕德康先生的大写意人物:一位身着白长袍的长者,携杖远眺,风度翩翩,远看我心中出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错觉;近观则有豪放、舒展、飘然之感。这位长者豁然开朗、泰然之风度让我景仰!而今社会此君亦多乎?

王喜兰女士的“报春梅——花中第一枝”芬芳、遒劲,使人联想到苏东坡的名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她的一束红蓼花,拦腰闲飞着三只小麻雀,动感缭绕,反映了平民百姓的欣喜。“燕达西墙凌霄艳”,写意一簇凌霄,开得纷繁茂盛。凌霄花是燕达西墙的装饰,往往被人忽略。而王喜兰老师扑捉到了它的嫣红,好一幅烂漫夺人爱之笔!。王喜兰老师的画笔充盈,题材广泛,荷花、荔枝、菊花、柿子、石榴,她的笔锋处处到位,不愧多才多艺。燕达的柿子树居多,王老师的磨盘柿挂满了枝头,坠弯了枝杈,像橘黄的灯笼垂挂枝头。最使人难忘的是那幅迎国庆的“石榴开口笑”,我涎水欲滴,想到白居易的诗恰是写照:“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真是画到了极致!

我看画展的感受似是观潮:山立起来了,水跳起来了,虎啸起来了,花开起来了,鸟鸣起来了,人笑起来了……刘文墨的“墨宝大观”不愧为“金秋书画展”的画龙点睛之笔!

无数是画面使我看到了绘画美、参差美、恢弘美!这美都是人之杰作,人之创造。人们,尤其是金色年华的老人们都在为生命的美好而欣然,都在为迈向生命的美好境界而拓展!

注:向被采访的吕、于、王、冯、杨等几位老师致敬!

作者:宾客国锦元2014.12.1-5日,修改于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