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京剧舞美设计,参与设计国庆彩车——燕达在住长辈李光晨的艺术人生

作者: 上传日期:2025-03-25


从故事中搜集历史


在岁月中见证辉煌





♫点击收听

《金色年华 激情岁月》





在身边人眼中,李光晨是一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中戏舞台美术专业科班出身的他长年深耕舞台美术设计,为各类戏剧创作出一幅又一幅舞台背景佳作;他深爱着国粹京剧,用自己的创意笔触,将京剧人物一一描摹出来,让京剧四大名旦创造的经典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他深谙书法、国画、油画之道,并将毕生所学尽可能传授于后人……他用自己的严谨与专业,频频赢得同行的掌声,也用自己的豁达、善良参与慈善事业,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本期,我们将为大家分享燕达在住长辈李光晨的故事。

李光晨



京剧艺术在心中扎根,努力考入中戏

说起如何走上自己的艺术道路,李光晨受爷爷的影响颇深。“我从小就跟爷爷在一起生活,我爷爷是个十足的戏迷。”

在刚开始认字的时候,李光晨的爷爷就教他写京剧的戏名。当时还有个“戏名拾趣”,爱好京剧的人按照京剧戏名从一数到十,把经典剧目给串了起来:《一捧雪》《二进宫》《三岔口》《四郎探母》《武家坡》《六国封相》《七星灯》《八仙过海》《九江口》《十字坡》……当年爷爷教的字字句句,李光晨都深藏在心里。爷爷酷爱听戏,兴致来了,他还会哼唱几句,并时不时带着小小的李光晨走进戏院。

1952年1月,梅兰芳率领剧团到大连演出。一场演出的票价是5.6元,这对当时的普通家庭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出于对京剧的狂热爱好,以及对梅兰芳先生的敬仰之情,李光晨的爷爷咬咬牙买了票。李光晨和爷爷、叔叔踩着自行车,一路从金州骑到大连,去一睹梅兰芳先生的风采。

梅兰芳先生精彩的演出,给李光晨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艺术的种子悄悄地在李光晨心中扎下了根。直到现在,李光晨最喜欢看的节目依然是央视十一套戏曲频道,他几乎每天都要听上一曲。

“在考中央戏剧学院之前,我只画过一个石膏,就是断臂的维纳斯雕像。”李光晨说,他当时在金县第一中学(现大连市101中学)上学,学校里只有这么一尊石膏像,所有学生都照着这个石膏像练习素描。李光晨的绘画生涯开始于此,并靠反复描绘这一尊石膏像而慢慢积攒了绘画功底。

1960年,中央戏剧学院举行招生考试,李光晨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考试。有了前期打下的基础,他顺利通过考试,并如愿进入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当年,中央戏剧学院在整个辽宁省只招录了李光晨一个人。

在中戏,李光晨的老师是王宝康。王宝康是我国第三批派往苏联的美术留学生,受苏联画派影响很大。“我的恩师王宝康绘画成就颇高,在苏联学习、创作时,他就尝试用油画创作传统的中国意象,如绘制了国内著名小说《红楼梦》《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形象,非常具有创造性。”

1964年,李光晨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时留影

师承王宝康,李光晨的油画技法至今都很有苏联画派的风格。同时,王宝康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影响着李光晨,“他不仅绘画造诣高,而且为人清贫,尽管他当时已在业界颇有名望,但依然行事低调、生活节俭,甚至穿着自己亲手编的草鞋。他一生没有成家,但是对母亲极为孝顺,事事想着自己的老母亲,是我们所有同学的楷模。”说起王宝康,李光晨心中满是敬佩与怀念之情。




在海政文工团,荣立三等功

1964年,李光晨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海政文工团。部队到学校选人可谓优中选优,能够被分配到部队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按照当时的规定,大学毕业生要先到基层部队锻炼一年,李光晨被分配到海南岛海军护卫艇大队,进行了为期14个月的艰苦锻炼。

1964年,李光晨在南海舰队时留影

回想起那段时光,李光晨用了一个“苦”字来形容。直射在头顶的太阳毒辣无比,他每天都在晕船,船上的食物有限,水也是咸的,最多的食物就是菠萝罐头、榨菜,船舱里似蒸笼一般闷热,觉也睡不好,营地里还有蛇,要是晚上不关好门窗,蛇还会爬进来……他刚开始在船上工作,一周体重就掉了30多斤,回到连队里,连战友们都不认识他了。尽管艰苦,但他凭借顽强的意志力经受住了考验。

在基层连队锻炼了14个月后,李光晨回到了海政文工团工作。在此期间,李光晨努力工作,给战士们排练演出,编相声、多口词(也叫三句半,当时很流行),用才华为大家奉上了一场又一场精彩节目,且广受好评,是连队里的文艺骨干。此外,李光晨还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负责《赤道战鼓》《海防线上》等剧目的美术设计工作。尤其是《赤道战鼓》这部剧目,在演出之后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

李光晨记得,当时,不少外国驻华使节及夫人、留学生以及相关的外事工作人员都曾经受邀观看过《赤道战鼓》,刘少奇、周恩来、陈毅等领导人也都曾观看过,这部剧目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

在海政文工团,李光晨过得很充实,他从事着自己热爱的工作——舞台美术创作,为舞台增光添彩。当时,李光晨还被评为“五好战士”,荣立三等功。在和平年代,一个文职人员能够获此殊荣,已经是非常高的荣誉了。




担任舞台设计,并多次获奖

1976年,李光晨从海政文工团退役后,来到北京京剧院担任舞台设计。他参与舞台设计的京剧剧目有《三打白骨精》《司马迁》《海瑞罢官》《赵氏孤儿》等。因为设计精湛,他的舞美作品频繁斩获荣誉,其中《司马迁》获得文化部颁发的舞台设计二等奖,《海瑞罢官》荣获文化部颁发的舞台设计三等奖。

当时,舞台设计不同于如今的舞台,拥有声、光、电等各种先进技术。20世纪的京剧舞台需要搭建背景布,并按照剧情的发展去绘制不同的场景,每一幅舞台背景画都要靠李光晨这样的设计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制作。

科班出身的李光晨对于舞台背景画,着自己的创作原则和理念:“舞台美术要为戏剧本身做好服务,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是要通过自己的表演去塑造典型人物,而我们就是要搭建场景,根据剧情和人物所需去创作典型的环境,突出典型性。”

以李光晨曾参与的京剧《赵氏孤儿》为例,这部戏大致的故事梗概为春秋时期,奸臣屠岸贾抄斩赵氏满门。李光晨说,在创作舞台背景布时,首先所有画作中包含的元素必须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如要绘制出春秋时期的古朴环境,要能够经得起历史的考证,不能弄错了朝代。

其次,要扣住戏中的标志性场景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这部剧中的一个关键场景是程婴家,如何展现他的家中环境?李光晨想到,程婴与屠岸贾是两个对立的人物,程婴多年忍辱负重,默默保护着赵武,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同时,他又是一名文臣,那么他的房间绘制就要符合他的身份,同时结合他的性格,李光晨便在他的家中绘制了一棵茂盛的大树,以暗示其关键人物的身份。“当然,如果要是一个武将,我就会装饰一些兵器、旗帜类的物件,以烘托人物的身份特征。”

又如,屠岸贾是反派人物,他个性阴险狠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戏中,他的扮相也颇为凶狠。于是,在他的公堂布置中,李光晨专门绘制了一只“下山虎”的图样。“老虎在绘画中一般分为上山虎和下山虎,两者的样貌迥然不同,上山虎一般是吃饱了的老虎,下山虎一般是饿着肚子的老虎。上山虎往往采用抬头望月的姿势,饰以松枝明月,显得宁静深远,寓意平安无事。下山虎就是老虎从山上往下走,往往采用饿虎扑食的姿势,猛虎下山肚子饿了要伤人,因此,下山虎的画像挂在屠岸贾家中,更能凸显出他凶险的人物特征。”

在创作背景画前,李光晨还要跟导演团队、演员团队充分沟通,如果不合适,还需来回修改,在经过多方讨论、确定好设计稿后,再开始绘制工作。那时,创作不像现在可以直接用电脑快速完成喷绘。为了创作一幅舞台背景画,李光晨和同事们用大刷子徒手绘制,一张背景布的横向长度为20—24米,高度往往达到12米左右,这样的巨幅画像,往往需要一群人趴在地上画上四五天。

李光晨在北京京剧院工作了13年,参与绘制了诸多经典京剧的舞台布景。除了《赵氏孤儿》之外,还有《沙家浜》《宝莲灯》《穆桂英挂帅》等一大批剧目。




多次参与国庆群众游行彩车设计

1967—1971年,李光晨有幸参加国庆游行队伍大型彩车设计工作,担任设计师和顾问等要职。1969年4月,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号召,“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在19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1周年的国庆群众游行上,计划要把毛主席的这句话放在彩车上,并让彩车从天安门前驶过。

1969年,李光晨接到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并被抽调到首都国庆游行仪仗队指挥部。经过一番努力,“团结起来,争取更大胜利”主题彩车设计工作顺利完成,毛主席的重要指示被印在了一面巨大的红旗上,显得十分壮观。整个彩车高达22米,车上站的演员多达330人,工人、农民、士兵、革命知识分子和各民族代表等形象簇拥在红旗周围,红旗正面朝向天安门,这也是当时最大的一辆彩车。当彩车驶过天安门接受毛主席检阅的时,现场的氛围十分热闹。

正是因为这次合作,李光晨和王国伦建立了深厚友谊,他们配合默契,最终圆满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而且还得到了周恩来总理及北京市委领导的表彰。

在李光晨多次参与国庆游行彩车的设计中,还有一辆彩车展示了毛主席的著名诗句“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也给当年的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这辆彩车的设计也有一段故事。按照周总理指示,设计师要把毛主席的这句诗在彩车上进行展示,但那时技术有限,要将毛主席亲笔手书的字按照原样放大、精准地印在巨大的彩车上并非易事,一个字有1米高,而且只能靠书法家手绘。

面对这14个字的放大任务,很多人望而却步,李光晨和同事们心里都在打鼓,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把这件事做好。但此时,周总理坚定的支持给了他们莫大的勇气和信心。李光晨想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书法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的刘炳森写得一手好字,便邀请了他。而刘炳森不也负众望,将毛主席的手书诗词完美地复刻在了巨大的彩车上。

国庆前的最后一次演练上,周总理在看到成果之后非常高兴,还夸奖他们“改得好”!李光晨说,要宣传好中共九大、宣传好毛泽东思想,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政治任务,必须百分之百做好,不容任何闪失,幸运的是,我们顺利将政治任务完成了。国庆当天,毛主席的诗词被完美地印在了彩车上,给了全国人民极大的鼓舞。

1999年,李光晨接到了国家计生委的邀请,担任当年计划生育主题彩车的设计顾问,他还与当年的国家计生委赵裕丰司长一同在计生委彩车前合影留念。当时,彩车上的形象是一对年轻的夫妇,意在号召人们共同建设文明家庭。同年,首都国庆群众游行总指挥部给他颁发了荣誉证书,鼓励他参加首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

1999年,计生委赵裕丰司长与李光晨在计生委彩车前合影


下期预告

1987年以来,酷爱京剧的李光晨曾联合京剧四大名旦的秘书及家属共同创作推出12幅京剧经典剧目人物画稿,并由曹禺、马少波、翁偶虹、俞振飞、刘炳森等人亲笔题诗或题词。李光晨是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兼中国建筑学会会员、高级顾问、中国诗书画协会顾问。几十年来,他酷爱国粹京剧、绘画与书法,其书画作品众多,且不少被海内外人士收藏。下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分享燕达在住长辈李光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