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苦学子入北大 驻外翻译展宏图——记燕达在住长辈田祥林的奋斗人生

作者: 上传日期:2024-11-02


从故事中搜集历史


在岁月中见证辉煌



2024年,燕达养护中心承袭历年发布在住长辈回忆录的活动精神,邀请12位燕达在住长辈代表,通过口述历史的方式编撰文稿,出版发行了第六部宾客回忆录《金色年华 激情岁月》一书。该书记录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事迹,通过讲好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传递自强不息、踔厉奋发的精神力量。接下来,我们将定期为大家分享燕达养老第六部宾客回忆录《金色年华 激情岁月》的书中故事。



田祥林曾担任过我国驻刚果(布)使馆商参处随员、三秘,驻喀麦隆使馆商参处一秘,驻比利时使馆商参处一秘等,还先后在《国际商报》《经贸消息报》《外贸杂志》等报刊上发表70余篇文章。2011年,他荣获我国“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本期,我们将为大家分享燕达在住长辈田祥林的故事。

田祥林



出身贫苦工人家庭,一心想做“田一刀”

1942年,田祥林出生在旧中国上海的一个工人家庭。父亲在肥皂厂工作,母亲原在纺织厂务工,却因突发意外,被纺梭击中眼睛致使一只眼睛失明,从而失去了工作。父亲的一点微薄薪水成为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在田祥林的儿时记忆里,家中一贫如洗,清灰冷灶,家徒四壁。父亲一人工作养活全家七口,月初发薪,不到月底全家就捉襟见肘,母亲经常四处借钱,寅吃卯粮。田祥林的四个弟妹都没有太高学历,唯有他被爸妈省吃俭用供至大学毕业。对于父母的倾心培育和弟妹们的支持,田祥林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1981年,田祥林和家人在上海杨浦公园拍摄全家福

田祥林从小就崇拜医生,认为医生救死扶伤,情操高尚。那时,他不仅阅读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大众医学》杂志更是天天不离手,立志将来要做一名医生,而且认准了目标——外科医生。为此,田祥林还早早地为自己起了诨名“田一刀”,将来要用自己手中的手术刀治病救人,造福大众。

高中时期,田祥林学习成绩优秀,一直是班里的俄语课代表。到了高三,同学们都忙着选报专业,田祥林长年受《大众医学》刊物的影响,专攻数理化,备考国内顶级医科大学。然而,命运弄人,临考前半个月,班主任通知田祥林,因他体检不合格,不能报考二类学科(理工医农类),建议他改考三类学科(文史类)。

起因是田祥林在高中勤工俭学,敲打铸件时,不慎让铁屑飞到眼睛里。当时,他虽然被紧急送往了附近的医院,但由于治疗时伤到眼角膜,形成了圆锥角膜,视力从1.0降到0.03,田祥林也因此失去了报考医学院的资格。后来,田祥林本想复读一年,利用复读期间做角膜置换手术,以继续追求“白衣天使”的梦想,但未获学校批准。

那时,一心专攻数理化的田祥林完全没有准备文科学业,地理、历史等知识也没有复习背诵。无奈之下,田祥林赌气报考了北大,第一志愿填报北大西方语言文学系,第二志愿填报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第三志愿填报北大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然后又随手填了两个北京外语学院相关专业。当时规定可以填报24个志愿,但是田祥林放弃了其他院校的志愿,心想“落榜更好,一年后再考,我就能填报梦想的中国医科大学”。

但命运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本不抱希望的田祥林在高考成绩出来后,竟然被第一志愿北大西方语言文学系录取。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田祥林的父母喜出望外,弟妹们欢呼雀跃,左邻右舍也是群情鼎沸。不能成为“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田祥林有些伤感、失落,但能考入全国最高学府,他心里更多的是“金榜题名”的欣喜和快慰!



考入北京大学,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1960年9月,田祥林踏进北大校门,这也让出身寒门的他觉得既开心又自豪:“平心而论,我算不上高中班里的顶尖学霸,全凭临场超级平和的心态与极致发挥。”5年大学生活,田祥林系统地学习了法语。在此期间,他还阅读了大量法语文学作品,如莫泊桑等文豪的笔触文风,《红与黑》等现实主义作品传播的思想,都令他受益匪浅。那时,田祥林还担任北大西语系海燕文学社秘书长,写了大量文学报告,这为他日后的写作风格奠定了基础。

大学时光里,田祥林遇到三年困难时期,全校师生以及国人勒紧裤腰带、共克时艰的经历,让他铭肌镂骨。师生们缺少粮食、食不果腹,身体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水肿,严重者需要住院治疗,但是大家毫无怨言,相互鼓励,等待转机。

1961年,时任高教部部长杨秀峰来到北大看望大家。当时正值午饭时间,杨部长来到北大食堂,看到同学们吃着窝窝头,碗里只有几粒米的稀粥,唏嘘不已,遂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学生们快速地围绕在杨部长身边。杨部长看着大家,诚挚地说:“同学们,是我们没把工作做好,让同学们挨饿了。请你们放心,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同学们吃饱、穿暖。”在场的同学们都哭了,女同学甚至泣不成声。杨部长也流泪了,那是激动的泪花,也是感谢的泪水。

1966年,田祥林(前排左一)与北大同学合影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大家终于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老百姓们逐渐丰衣足食,我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我讲述那些年代的往事,是想让现在的年轻一代能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希望这种精神能够继续发扬光大。”



经历对外经贸风云,获得我国“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学好专业知识,服务党和国家,是田祥林终身的信念。1965年,田祥林从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外贸部五局(今西亚非洲司)。带着外文方面与生俱来的自信,田祥林壮志满怀,欲大施拳脚,可很快便感受到了单位工作与校园学习的不同。有一次,田祥林参加一场业务沟通交流会,局长提及的“商品贷款”“当地费用”“清算账户”等一系列专业名词,让他如堕五里雾中,领悟到“学习好不等于工作好”的道理。

刚参加工作,田祥林就经历了“滑铁卢”之痛,他开始更努力地加强专业学习。在商务部贸研所,他潜心翻译各类经贸杂志,阅读法文版《北京周报》《中国建设》等刊物,认真做笔记,不断背诵,不懂的地方虚心请教所里的学者、研究员。即使是每次陪同领导参加外事活动,田祥林也总要抽时间将当天翻译的内容在脑海中不断回放,总结提高。

多年的努力与付出,让田祥林的外贸知识和翻译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他不仅给部领导当翻译,还曾给荣毅仁副主席、康世恩副总理、耿飚副委员长等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2011年,田祥林获得我国“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以表彰他在我国法语翻译事业中作出的杰出贡献。

1967 年,外贸部部长李强会见扎伊尔政府代表团,田祥林做翻译

经过多年摸爬滚打,田祥林对翻译事业有了更深的体会:“翻译实在是一项道德职业,它实实在在,掺不了假,也注不了水。在谈判现场,如果你听不懂、翻不下去,就有可能被当场撤换。作为译员是学无止境的,翻译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不停地学、不断地用,在学与用中不断地丰富词汇、积累知识,提高翻译技巧。要有高度自信,在强手面前也要毫不气馁,敢于‘班门弄斧’,只有这样才能激励自己做好工作,更好地为党、为国家服务。”



刚果(布)逸事——直面艰苦条件,差点飞机失事

刚果共和国 [ 以下简称“刚果(布)”] 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横贯中部,国土总面积 34.2万平方公里。中国与刚果(布)自 1964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稳步发展,并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979年1月,田祥林作为随员,被派往中国驻刚果(布)大使馆商参处常驻。刚果(布)气候炎热,环境较差。起初,田祥林的薪资每月只有56美元,一年后,田祥林升为三等秘书,薪资调为每月66美元。虽然薪资微薄、环境恶劣,但是田祥林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从无怨言。

布拉柴维尔位于非洲中西部,气温高,雨量多,湿度大,还有一种被大家称为“小咬”的虫子肆虐,一到傍晚,到处都是这种吸人血的小飞虫,躲都躲不开。来到布拉柴维尔后,田祥林很快患上了疟疾,高热不退,拉肚子拉到双腿发软。

使馆经参处同志因主管援外项目常下基层,他们的艰苦经历更让人咋舌。经、商两处虽无业务交集,但人员交往相对频繁,田祥林不时光顾刚果(布)国家造船厂、人民宫、金松迪纺织厂和援刚(天津)医疗队。刚果(布)国家造船厂有田祥林的大学同学在那里当翻译;人民宫常有庆典和演出;金松迪纺织厂有田祥林熟悉和深交的黑人兄弟;援刚(天津)医疗队更是田祥林求医问药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这些项目流淌着多任经参处工作人员,特别是我国援刚专家组的汗水。看看他们当时的工作环境,听听他们讲述过去的事情:创业艰辛、物资匮乏、疟虫叮咬、小咬袭击,加之烈日酷暑……既让人感动,又令人振奋。田祥林曾访问过西非马里,还专程拜谒了因公牺牲的中国专家墓地。“念先人,忆旧事,不能忘却离妻别子、援非一线的专家组!要永远缅怀为中非友谊捐躯的年轻同胞!”

所有困难都挡不住田祥林的工作热情和为党、为祖国的外贸事业奋斗的决心。田祥林除了在使馆处理商务处的日常工作外,还当翻译、搞调研、写材料等。有时驻刚大使的翻译回国休假或因疟疾病倒,田祥林还会陪同李连璧大使,既当翻译又写活动简报,深得李连璧大使的赏识。之后,李连璧大使破例将田祥林的爱人胡美玲借调来使馆工作,使得年轻夫妻得以在异国他乡团聚。在当时,使馆随员夫人能调入使馆,实属凤毛麟角。

1981年,田祥林夫妇在驻刚果(布)使馆大门口

黑角是刚果(布)第二大城市,是经济中心,也是重要港口,坐落在黑角湾和大西洋之间的一个海角上,西临大西洋。有一次,田祥林应客户之邀,乘火车到黑角谈业务。商业洽谈很顺利,为了感谢田祥林,客户为他买了回程机票。田祥林乘飞机从黑角飞往布拉柴维尔,突遇大风天气,地面好多大树都被连根拔起。田祥林所乘坐的飞机受强气流影响从空中直线往下掉,被飞行员强行拉起,拉起之后又往下掉,如此重复了三次,情况十分危急。田祥林看到飞机上的好多外国乘客都在胸前画十字,下意识认为自己今天凶多吉少了。好在最后飞机在布拉柴维尔平稳降落,有惊无险,但这给田祥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982年5月,中国驻刚果(布)使馆商务处参赞会见经济界人士,田祥林做翻译

1984年年底,田祥林在结束驻刚果(布)使馆工作后,回到国内。1988年年中,田祥林被派往中国驻喀麦隆使馆商参处工作,担任一秘,二赴非洲。

下期预告

在田祥林的职业生涯中,他共有三段任职驻外使馆商参处经历:1979年1月至1984年底赴刚果(布)布拉柴维尔,任期6年;1988年至1992年赴喀麦隆,任期4年;1993年至1996年底赴比利时布鲁塞尔,任期4年。受那个年代、那些往事、那些曾出现在生命中的人物的影响,田祥林不断地激励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辈子恪守职责,兢兢业业。“我做到了,我问心无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之际,田老激动发声:“生我者炎黄,育我者华夏,吾用一生报效中华!”下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分享燕达在住长辈田祥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