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国防建设荣立三等功 汽车老兵中年“转战”金融圈——记燕达在住长辈张树发的流金岁月
从故事中搜集历史
在岁月中见证辉煌
1946年9月,张树发出生于河北保定高阳县,18岁光荣入伍。年轻时,他在部队里训练汽车兵,为部队培养了大批军官和技术人才,多次立功受奖;中年转战金融圈,为中国金融电子化作出了贡献;退休后也不闲着,拾起了年轻时不敢想的爱好——台球,晚年生活快乐充实,金色年华流光溢彩。本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分享燕达在住长辈张树发的故事。
张树发
在北京的“黄埔军校”当教官
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张树发靠着个人的不懈努力,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从普通战士一路晋升到副班长、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最后,他凭借高超的驾驶和维修技术,当上了原北京军区汽车排长教导训练大队的大队长。
这个司训大队的主要培养对象是原北京军区各野战军汽车班里的优秀班长。入学门槛很高,只有凤毛麟角的优秀班长,才能被推荐到这里来接受培训。这里是培养精英中的精英的地方,也被战士们称为原北京军区各野战军汽车班长界的“黄埔军校”。
和地方驾驶员不同,部队里的驾驶员训练时间更长、要求更严格,而对优秀驾驶员的要求更是严上加严。除了轿车、运输车,很多人还要练习牵引车、重型运输车等特种车辆的操作。在培训的过程中,他们还要通过长途驾驶、夜间驾驶、施工路段驾驶以及严寒条件驾驶等科目。
“解放军驾驶员,不但要会开车,还得会修车!”张树发说,如果在战场上单独执行任务,不会排除故障就可能要付出血的代价。有时,为了检验学员们是否熟练掌握维修技能,张树发和教官们要故意设置很多微小的瑕疵,让学员们以最快的速度判断出故障点位,快速维修,甚至还训练他们蒙着双眼维修汽车。
在“黄埔军校”的严格训练中,通过考核的优秀班长不仅要十分熟悉车辆日常使用、维修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技术要求,还要掌握车辆爆胎、制动失灵等故障的排除方法,“用修双能”,成为驾驶员中的“修理大拿”。
有时,军车不仅要在野外长时间驾驶,还会面对很多不确定的天气变化,这对驾驶员抗疲劳和应变能力的要求很高。所以,长途驾驶、夜间驾驶、雪地驾驶、施工路段驾驶等技能,也是“黄埔军校”的重要考核内容。张树发和教官们还会专门把驾驶员们拉到盘山路上、雪地等路段进行训练。
“黄埔军校”的毕业证不好拿,有一定的淘汰率。“他们不仅要考技术,还要考政治,经过多轮考试合格后,才给颁发毕业证书。”张树发说,在这个过程中,司训大队为部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部队干部,他们当中既有技术干部也有军官将领。
北京军区汽车排长教导队第二期(左)和第三期(右)学员毕业合影留念
在司训大队担任队长和考官期间,张树发自己的汽车驾驶和维修技能也在不断精进。20世纪70年代末,部队响应号召,曾开展了一次大练兵,张树发再次展现了“驾车通过钢轨桥”的技能,并获得了第一名。20世纪80年代初,张树发因为车技好,在部队还曾经奉命执行过国防施工任务。
在保障国防建设运输任务的一年中,张树发带着部队勘察地形和执行运输任务,车队的总里程数达到上百万公里,并且全程零事故。最后,张树发所在的整个团队获得了表彰,而这表彰背后是张树发带着战士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克服困难、抛家舍业换回来的。
在执行任务的一年中,张树发几乎忙到顾不上家,就算能回家,也是看一眼妻子孩子,然后就匆匆忙忙离开归队。“这是军令,也是国家的需要,对于一个军人来说,都是军人的职责所在,我在所不辞。”1981年,张树发荣获了“北京军区国防施工先进个人”称号,荣立三等功。
1981年,张树发荣获“北京军区国防施工先进个人”称号,荣立三等功
汽车老兵“转战”金融圈
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从河北农村到首都北京,从一个普通的村里小伙子到业务能力“扛把子”的团长,张树发用20多年时间,脚踏实地在部队干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他本以为自己会一直干下去,但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遇到了命运的转折。
当时,按照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按照机关、部队、院校和保障单位的顺序,人民解放军自上而下地组织实施了“百万大裁军”。直到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顺利完成了百万大裁军的任务,而张树发也在这“百万大裁军”的队伍中。在部队,张树发有表彰、有晋升、立过功,有自己主管的业务,一开始他也不太能接受裁军,但22年的军龄让他很快明白,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国家有任何需要,军人都应该义不容辞。
绝大多数转业军人都回到了原籍继续工作,也许是命运的眷顾,张树发被留在了北京。因为张树发平日表现优秀,国家相关部门还专门给他分配了新工作。新的工作单位是中国人民银行,可长期在部队搞驾驶和汽修的张树发根本没接触过银行业务,对即将要开始的工作一无所知。张树发认为,虽然是裁军,但依然是国家指派的任务,他只是在不同的战线上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很快,张树发就到中国人民银行报到上岗了。
参与中国金融电子化大项目
脱下军装,穿上西装,张树发成为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一名员工。从原来的跟汽车和汽车兵打交道,换成现在跟金融和白领打交道,但张树发适应得很快。
一开始,张树发被分配在后勤部门工作,负责管理单位用车的日常调度和维修。虽然张树发是军人出身,对银行的专业一窍不通,但管理车辆是他的专业,如何安排调度用车,如何维修保养,只要他在,所有车辆就安排得妥妥当当。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勤勤恳恳在后勤处干活的张树发很快被领导调入了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筹建处,渐渐地,这位汽车兵出身的老兵走进了金融圈。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我国进入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期,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大量涌现。为稳定支付清算秩序,提供公平的支付清算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谋划改进支付清算服务。那时,央行能承担的职责很有限,各银行内部数据没有集中,没有电子化的记账系统,国内甚至都还没有银行卡,也没有满大街的ATM,达不到让央行推行全国统一结算制度的客观条件。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中国人民银行决定筹建清算总中心,专门为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清算业务。1989年5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建设金融卫星通信专用网和全国电子联行系统。在布设全国电子联行系统之前,要先引入计算机。张树发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全国各地筹建电子化机房,就如同当年当兵入伍开汽车一样,又是从零开始。
建机房前,筹建处要对全国各地清算业务的科技化情况进行摸排,并调研建设电子化系统的可行性。时间紧任务重,张树发不仅要恶补金融电子化的基础知识,还要马上出发到全国各地考察。对他来说这是一场硬仗,但军人出身的他哪儿能服输?当年在部队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拿了出来,一个月的时间他走了16个城市,到各个银行网点了解电子化终端机的安装条件,甚至场地面积都是他的考察范围。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白天扎网点看现场,晚上就回到招待所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及时打电话回总部请教。所有试点的电子化系统布设工作都推进得非常顺利,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启动了全国电子联行项目。这也是张树发“转战”金融圈后,参与的中国金融界电子化改革的一个大项目。
1991年10月,央行又开始着手建设中国国家金融通信网。该通信网在北京和无锡分设两个国家处理中心,而张树发就曾被派到无锡主站工作了一整年,负责运营维护无锡主站的设备运转和保养。
1994年6月,张树发带领由全国省市人民银行的科技处长、会计处长等成员组成的科学技术学习考察团赴美国马里兰州休斯公司总部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历时一个月,大家都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回国后,为国家金融电子化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张树发取得培训结业证书(左)并与科学技术学习考察团全体人员合影留念(右)
完成了金融电子化的任务后,张树发又被派到了人事部门工作。之后又担任了党委专职书记,专门开展党建工作,这份工作让张树发找回了22年前军旅生涯的感觉。那时,临近退休的张树发没有选择躺平,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在他的精心策划下,单位的党建工作开展得丰富多彩:他带着同事们重温入党誓词、重走红军长征路线,听井冈山革命老区讲红色故事,学习红色思想教育,弘扬革命精神……
中国人民银行遵照国家扶贫工作部署,在革命老区陕西省延安市、铜川市认真开展扶贫工作。张树发担任党委书记期间,为了扶持当地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兴建了五所希望小学,为该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捐助希望小学及接受锦旗
活到老,学到老
2007年,张树发正式退休。退休后,他依然坚持学习,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认为,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晚年才会拥有更多幸福。即便是入住养老机构安享晚年,张树发也坚持不让自己与社会脱节,他每天都会仔细阅读当日的新闻,了解国家政治经济的最新动态。他还是同龄人中的手机高手,能很快熟练掌握各种操作软件的小技能。
张树发在刚退休时,被一家公司返聘做顾问,但工作量不大,除了出差时有点事情,平日里还是比较闲的。为了丰富退休生活,张树发老伴儿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你别老在家待着了,好多退休老同志都在行里的台球室里打台球呢,你也去看看吧。”因为这一句话,张树发开启了自己的台球进阶之旅。
就如同他青年时期刚刚进入部队,面对汽车驾驶和维修,从零开始;如同他人到中年转业到金融圈,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清算、电子化等业务,从零开始;到了老年偶然接触台球,面对如何推杆、如何开球等技术,他还是从零开始。一开始,张树发只是去试试看,不过他接受新鲜事物快,也爱琢磨,观察了一个礼拜左右,他就已经基本看出打台球的核心要点在哪儿了,所以他挥杆的姿势、进球的步骤,很快就入门了。
负责管理台球厅的一位老同志看到他的球技连连夸奖,并把他推荐到了一个更专业的地方参加台球学习。张树发也努力练习,并很快成为一支老年人台球队的正式队员。之后,他还代表团队参加了不少台球比赛,而且成绩相当不错。
后来,张树发入住燕达养护中心安享晚年。他经常在这里的台球厅打球,结识了很多和他一样热爱台球的球友。2019年,燕达养护中心聘任张树发担任台球课老师,短短几年时间,燕达台球队已有上百名队员,且年龄大多是70多到90多岁的长者。大家平时相互学习、相互切磋,有时还组团外出参赛,在老年台球圈颇有名气。
2021年,由张树发爷爷带队,燕达在住长辈潘小平、刘福云、赵克建、单德福作为参赛选手,参加了北京西城区台球协会举办的重阳台球赛。在比赛中,他们与北京的台球精英们相互学习交流,不仅切磋了球技,也锻炼了身体。经过多轮角逐,燕达长辈们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展示出了燕达长者的活力与风采,为养护中心赢得了“团体亚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为燕达增光添彩。
张树发手持由北京市西城区体育总会台球专业委员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的奖杯和证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今,张树发每天还在他的台球“事业”上忙碌着,养老生活过得充实而快乐。热爱生命中的每一时、每一刻,是这位77岁的“年轻人”给所有人的最佳忠告。张树发总说:“活着,就该让自己高兴起来。”其实,这是一种活在当下的状态。专注每一段人生经历,努力,就会获得回报。努力改变自己,努力提高自己,让自己变成“真金”,在哪儿都能发光。
面对京剧走向现代化的滚滚洪流,孔祥昌打破传统的束缚,大胆吸收借鉴古今中外的音乐教学模式,采用因材施教、一专多能、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并重、传统题材与现代题材并举等教学原则,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京剧音乐人才。可以说,孔祥昌是京剧音乐教育的探索者、改革者,在京剧艺术的最高殿堂耕耘一生。下期,我们将为大家分享燕达在住长辈孔祥昌的故事。
新闻动态
- 2024-09-11
“燕达15分钟养老服务圈”都有什么?让入住长辈赞不绝口
- 2024-08-26
以学为乐 学有所为:燕达长辈用行动证明,学习是最好的养老
- 2024-08-24
89岁原中纪委副局级检查员李彦文“点赞”燕达:“医疗好才叫真的好!”
- 2024-08-20
91岁抗美援朝老兵关加瑞,如今和老伴在燕达过上了理想的享老生活
- 2024-08-17
见证幸福 ▏入住燕达1年、2年、3年…10年+的长辈们朋友圈是这样说的
- 2024-08-16
释放活力 尽享乐趣——燕达养护中心成功举办趣味运动会
- 2024-08-14
荣耀时刻 实力见证 | 燕达养护中心在廊坊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再创佳绩!
- 2024-08-10
七夕燕达 | 舞动金色年华 绘就岁月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