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耕耘育桃李 修行美学润人生——记燕达长辈曹利华的美学人生
从故事中搜集历史
在岁月中见证辉煌
曹利华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生长,在中国的每一次重大转折中历练,他师从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创建首都师范大学美学研究所,一生为培养中国美学传承人,为中国美学在世界美学体系中争得一席之地而努力。本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分享燕达在住长辈曹利华的故事。
曹利华
美学缘
1987年,曹利华出版了著作《美育》,并于当年发行1.5万册,还被中国教育电视台拍成10集美育电教片。北京电教馆将《美学基础知识》和《美育》合拍成《美育之光》,由著名播音员沈力解说,在北京电视台播放。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曹利华开始对《应用美学》进行研究,这是对美育的深化和延续。他先后主编了八部“应用美学”丛书:《胎教与美育》《幼儿美育》《小学美育》《中学美育》《体育美育》《饮食烹饪美学》《建筑美学》《美学修养》。
为了深化美学教学与研究,在研究美的本质的过程中,曹利华开始了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探索。长久以来,西方美学在学术界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传统美学声弱势微。曹利华不服气,浩瀚中华文明,美学怎么会不成体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曹利华发表了《老子的美学思想》《叶燮的美学思想》两篇论文都是为了探寻中国传统美学的体系问题。
最后,曹利华对中国传统美学发展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师范学院学报》发表了论文《〈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美学体系的形成》,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同年8月,该文被人民大学《美学》影印月刊转载。此后,曹利华又用了将近4年时间,完成了《中华传统美学体系探源》一书,1994年6月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再版了该书。
曹利华部分著作
在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的过程中,书法引起了曹利华浓厚兴趣。“我认为中国书法是中国艺术的艺术,中国的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印章,甚至建筑、戏曲、园林等都与书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曹利华整理了大量古代书法美学资料,密切关注当代书法界实践和理论的发展,阅读了大量的书法论著,既为群众性的“书法热”而感到高兴,又为受西化影响而提出的种种偏颇的观点而担忧。
1997年,曹利华看完一本《书法美学》后,立即写了一篇题为《书法美学研究应民族化》的文章,对当时书法界这种西化倾向提出了批评,并开始了对书法美学的思考和研究。2001年,曹利华发表了《书法与书法美学》一文,对书法的本质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论述。至此,他开始了10年艰难跋涉,在乔何的帮助下,于2009年1月整理出120万字的《书法美学资料选注》。
这本书与一般的资料性著作有很大区别,它根据著作体系的要求来编排资料,并通过提要和注释来阐明某一观点的要领。书中参考了《佩文斋书画谱》对书法的归纳法,将中国书法美学的内容概括为六个部分:书法的本质(书法论)、书法的形成和发展(书体论)、书法的结构和章法(结构论)、书法的内容与形式(形神论)、书法的风格特征(风格论)以及书法的创作和欣赏(意境论)。曹利华还将书论中有关的内容以注释及提要,归纳出的中国传统书法美学的简本。
2011年,曹利华与乔何共同出版了《批评的批评—走近书法经典》,是对现当代书法的批评和评介;2013年,出版了《美学与书法经典探寻》,从美学的高度来探寻书法的经典问题;2015年,出版了《书法的现代性与临习》(与乔何合著),探讨书法的现代性与临习的关系;2016年,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上,与乔何合刊作品并发表文章《书法是什么》;2016年,在文化部主管核心期刊《文化月刊》上发表论文《谈笔法,学王铎—再论书法的现代性》(曹利华)和《浅谈〈中山王厝鼎〉的艺术风格》(与乔何合著)。“我不敢说自己的美学理解水平怎么样,但至少每一项研究、每一个观点,都是认真、严肃、负责任的。”曹利华说。
热爱,往往代表执着和责任。美学于曹利华而言,是一生的情缘。
三个人
曹利华的过往岁月,有三个人在他的心里烙下了深刻印记:一个陪伴白首,一个教会乐观,一个启迪灵智。
曹利华的第一任妻子因病离世后,给他留下了无尽的悲痛和思念。他常常跑到夫妻二人经常散步的公园暗自惆怅,唯一能逃离痛苦的时刻,就是把自己埋进《书法美学资料选注》的编写中。得知情况后,学生乔何主动帮忙编写《书法美学资料选注》,并经常陪曹利华去扫墓。每去一次,曹利华的心情就平静一分,慢慢接受了妻子离世的事实。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曹利华与乔何的感情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后来两人结为夫妻。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乔何都是曹利华惺惺相惜的伙伴,他们一起著书立说,一起游遍大江南北,一起在燕达养护中心安享晚年,相伴白首。
2014年6月7日,曹利华与妻子乔何在蒋孔阳书房合影
曹利华与外公因意外分别近20年,1960 年秋天的某一天,姐姐突然告诉他一个消息:外公找到我们了。消息来得太突然,曹利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当晚外公所在的派出所民警用汽车来接他,对他说,为了了却外公寻亲的心愿,他们几乎跑遍了整个上海市。一见到曹利华,外公立刻就抱上去痛哭起来,“我可找到你们了!太想你们了!”,这位90多岁的老人,哭得像一个孩子。曹利华的外公李德山是上海工人运动的老前辈,四川省政府为了满足老人回归革命故地和寻找外孙的愿望,特意把老人送回了上海。
与外公相见后,曹利华每晚都从学校赶回来和外公住在一起,听他讲述他的过去和自己的父亲。少时的很多谜团都在这段时间得到解答,曹利华的外公、母亲与父亲是在早年参加共产党和工人运动活动中结识。外公李德山参加过三次武装起义,而且是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日子倏忽而过,曹利华的外公已至97岁高龄,常年住在医院。“让我最难忘的,是和外公相处的那段最后的日子。”曹利华记得,外公在病房里是最活跃的,他不是向病友讲述当年的革命斗争史,就是给大家唱当时流行的战斗歌曲,整个病房总是充满着欢乐,病魔一点也没有磨灭这个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而这种乐观此后一直影响着曹利华。
如果说乔何与外公是生活的解药,那么蒋孔阳先生则是治学的灯塔。曹利华从蒋孔阳先生那里获得的不仅是美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治学精神和治学态度。
复旦大学毕业之时,曹利华耗费心血,历时两年,写了近10万字的毕业论文《黑格尔美学思想》。当他带着满满的自信,把论文提交,满怀希望等待先生肯定时,蒋孔阳先生却仅仅给他的毕业论文写了一个“良”。骨子里的倔劲儿上来了,曹利华询问先生为何不是优秀。蒋孔阳先生认为,虽然内容丰富,但是铺得太广,深入不够。
曹利华回去在原有论文的基础上,快速改出了《黑格尔美学思想的辩证法》一文,再次提交。虽然这次曹利华获得了蒋孔阳先生的认可,但蒋先生坚决不改分。他严肃批评曹利华:“做学问不可取的是有功利目的,因为做学问和功利目的是矛盾的。”蒋孔阳的这句话让曹利华记了一辈子。他将这句话奉为一生的座右铭,砥砺自己在教学与研究中刨除功利心,坚守至今。
美学路上,蒋孔阳的指导一直陪伴着他,第一篇美学论文《试论自然美》,蒋孔阳先生认真审阅后,推荐给了《西北大学学报》发表;曹利华的第一部美学专著《美学基础知识》,蒋孔阳先生审阅并作序。“先生已离开20余年,但我仍然记得他讲课时的风采。”曹利华感慨。
2014年,曹利华参加蒋孔阳书房揭幕仪式暨纪念座谈会
伴随曹利华一生的,一个是美学,另一个就是教育。
杏坛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发展中等教育事业,北京市从全国重点院校调集了8000名毕业生支援,曹利华就是其中之一。大学刚毕业来到北京时,曹利华被分配到北京第三师范学校,从事中等教育。“我们都有这个觉悟,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
曹利华当时担任班主任,并教语文课。他时常去家访,和学生家长一起下矿井,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因材施教。渐渐地,曹利华从“老师”这份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和职业荣誉感。1969年,曹利华被调往师院附中。在这里,他带了中学执教生涯中最调皮的一批学生,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这些孩子后来都成为了国之栋梁。“我想教师最重要的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爱他们,帮助他们。”曹利华说。
曹利华在中学教书17载,在1979年年底,迎来了教学路上的新起点。那时,师范学院77级计划开美学课,院方得知曹利华毕业于复旦中文系美学专业,且师从蒋孔阳先生,于是决定邀请他来执教。“我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这真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曹利华说。执教美学刚好与自己的钻研方向契合,教研互助,曹利华对美学未来有了更多期盼。
收到邀请的第二天,曹利华就前往师院政法系报道。试讲那天,北京飘起了大雪,曹利华提前十分钟来到教室。宽敞的阶梯教室空无一人,之后陆陆续续进来几个。上课铃响,中间仍然空了一大片。曹利华明白,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不受欢迎的课上。
一个中学老师来给大学生上课,怎么可能会有人感兴趣呢?曹利华有些受挫,但看着讲桌上放着的自编教材,回忆自己十余年的沉淀,想想他曾经立下的美学壮志,机会就在眼前,他相信自己能用“内容”和“实力”征服学生。一节课,50分钟,很快过去了,当曹利华说出“下课”二字,教室内突然响起了一片掌声。学生和听课老师突然站了起来,曹利华也发自内心地回应了一个深躬。第二天,曹利华收到了正式上课通知。
曹利华在学校开设了美学公共课,每次开课阶梯教室人头攒动。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曹利华还聘请了校外的舞蹈、摄影、文学、服饰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到校开办讲座,并带领学生到首都剧场观摩话剧。
多年从事教育工作,曹利华深切感受到美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美学是美育的起点,美育又是美学的归宿。美学不应该成为虚幻的、高不可攀的抽象物,它应该通过美育来实现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曹利华创建首都师范大学美学研究所,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重点教材《大学美育》,把美学融入高等教育体系。
如今,曹利华已经86岁高龄,他还是继续着自己的教育事业。入住燕达养护中心后,他在老年大学开办了美学鉴赏课。“美学贯穿自然、社会发展的始终,无论什么时候开始了解,都不算晚。如今,我在燕达老年大学开办美学鉴赏课,与其说是‘授课’,我更愿意称之为‘交流探讨’。”
2020年,曹利华在燕达养护中心老年大学教美学
“当你面向不同的人群,讲课心态自然不一样,方式方法也不同。”杏坛耕耘数十载,曹利华从“没有头绪”渐渐有了“执教心得”。中学教育是养成,要贴近学生生活,不仅要授业,更要立德。高等教育则需传道,注重学术知识的同时,更要传递学者精神。到了现在,他依旧守着“三尺讲台”,更多的是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美学,一起探讨中国美学的未来发展之路。
包世华与结构力学打了一辈子交道,从考进清华大学到毕业留校工作,在这所国内最高学府,他把毕生光阴献给了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他长期从事结构力学、弹性力学、能量原理以及有限元、板壳结构、薄壁杆件结构和高层建筑结构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将所思所学,著就了一部又一部专业教材,为新中国高等学校结构力学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理工科学生。下期,我们将为大家分享燕达在住长辈包世华的故事。
新闻动态
- 2024-09-11
“燕达15分钟养老服务圈”都有什么?让入住长辈赞不绝口
- 2024-08-26
以学为乐 学有所为:燕达长辈用行动证明,学习是最好的养老
- 2024-08-24
89岁原中纪委副局级检查员李彦文“点赞”燕达:“医疗好才叫真的好!”
- 2024-08-20
91岁抗美援朝老兵关加瑞,如今和老伴在燕达过上了理想的享老生活
- 2024-08-17
见证幸福 ▏入住燕达1年、2年、3年…10年+的长辈们朋友圈是这样说的
- 2024-08-16
释放活力 尽享乐趣——燕达养护中心成功举办趣味运动会
- 2024-08-14
荣耀时刻 实力见证 | 燕达养护中心在廊坊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再创佳绩!
- 2024-08-10
七夕燕达 | 舞动金色年华 绘就岁月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