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琵琶者” 谱写名曲天下传——记燕达长辈吴俊生的艺术人生

作者: 上传日期:2023-08-26


从故事中搜集历史


在岁月中见证辉煌




1962年,24岁的吴俊生以优异成绩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成为了一名民乐老师。虽然教书育人占据了吴俊生的大部分时间,但这并不能阻止他对于艺术的追求。只要能挤出时间,他就会进行民族音乐创作、演出。吴俊生一手教育一手创作,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鞠躬尽瘁,作为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流传世界各地,深受人们喜爱。本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分享燕达长辈吴俊生的故事。

吴俊生



谱写名曲天下传 艺术人生绽光芒 

教书育人占据了吴俊生大部分的时间,但这并不能阻止他对于艺术的追求。只要能挤出时间,他就会进行民族音乐创作、演出。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作品流传世界各地,深受人们喜爱。

1964年,吴俊生把《唱支山歌给党听》改编成为琵琶独奏曲。歌曲一经演奏,就在民族音乐领域引起强烈反响。吴俊生出生于战争年代,亲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和复兴,他把自身情感融入琵琶曲中,极大提升了原曲的共情性。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首琵琶独奏曲不仅在中国大陆被传颂,更流传至中国港、澳、台,成为民族音乐红色经典。

1975年9月,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召开,会上发出“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号召。“中央音乐学院派老师去给他们培养乐队人员,我很荣幸被选上了,来到了山西。”吴俊生记得,他们到达时,正值正月十五元宵节。看着眼前绚烂夺目的花灯,脑海中闪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灵感涌动,“我受这种氛围所染,写出了《太行欢歌》这首曲子。”《太行欢歌》突出一个“欢”字,高亢抒情的优美旋律,丰富多彩的琵琶技法,生动地描绘出了山西人民欢度佳节的动人场面。1993年“天韵杯”全国琵琶曲创作大赛中,该乐曲获得当年唯一的创作一等奖。

1975年,吴俊生和学生孟小寅在大寨虎头山创作《太行欢歌》期间留影

1993年,吴俊生创作的《太行欢歌》在“天韵杯”全国琵琶曲创作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1963年,吴俊生听了月琴演奏家冯少先先生演奏的月琴独奏曲《百万雄师过大江》后,就潜心钻研摇指,旨在开拓和发展摇指演奏技法和应用范围,进而拓展出摇扫、双摇、三指摇、定位摇、悬腕摇等一系列摇指,更进一步丰富了琵琶的表演力。因此多年来,吴俊生有着“琵琶新摇指开拓者”的美誉。1975年,吴俊生还写作了《琵琶轮指、弹挑与摇指》一书,影响深远。

琵琶曲《火把节之夜》是吴俊生创作的另外一首较为经典的曲目,也是现代琵琶民族乐曲作品中代表西南民族音乐风情的一首作品。“这是我在自行车上创作出来的一首乐曲。”吴俊生回忆。1978年,吴俊生来到彝族采生,全程参与了彝族的火把节。采生之初,吴俊生久久没有灵感。他不断与当地居民交流,参加火把节的各项纪念活动。

有一天,他在乡间小路上骑着自行车,耳边响着彝族本地音乐,此时火把节的氛围弥漫在整个乡村。突然,灵感乍现,吴俊生立马停下车来,就蹲在路边记下了一部分谱子。半夜梦回,他的耳边又想起部分曲谱,立刻起身记录。就这样,琵琶曲《火把节之夜》诞生了。“音乐家创作就是这样,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灵感就来了,如果不立刻记录下来,灵感过去,就再也回不来了。”吴俊生说。

吴俊生采用陈济略提出的“四度定弦法”而作的琵琶独奏曲《火把节之夜》,首演于1979年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琵琶教学经验交流会,其新颖的调性与和声设置脱颖而出,迅速传遍全国,后被移植、改编成中阮、柳琴独奏曲目及弹拨乐重奏等多种版本。后来,吴俊生又将此曲改变成中阮独奏曲,现在已经成为全球中阮比赛的必弹曲目。吴俊生又将其改编成古筝合奏、重奏等形式,此曲曾经三度在国内获得大奖。

吴俊生历年创作或改编的琵琶独奏曲、重奏曲,如《绣金匾》《打虎上山》《红河情》《美国巡逻兵》《查尔达斯》《达姆达姆》及一些儿童重奏曲,都已经出版并纳入艺术学校教材。1981年,由中央电视台邓再军制作、李娟主持的专题节目《吴俊生琵琶演奏艺术》详细介绍了他在演奏、创作、改革等方面的成就,一经播出,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同年,他与北京民族乐器厂合作试制的电磁琵琶得以面世。1981年7月26日,在牡丹江市工人文化宫剧场,吴俊生用电磁琵琶演奏了《大浪淘沙》《唱支山歌给党听》,其新颖、优美、明亮、动听的特点,赢得了听众的高度赞扬。“电磁琵琶的出现,让琵琶演奏可以在更加广阔的舞台,甚至是室外进行演奏,大大拓宽了琵琶的表演空间。”吴俊生说,电磁琵琶制作成功后,他抱着琵琶走遍了中国大江南北的体育馆,进行琵琶演出,只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电磁琵琶的魅力



“中国第一琵琶者” 把中国琵琶带向世界舞台

人们常说,音乐无国界。吴俊生十分认同这句话,在他看来,即使相互之间语言不通,但是通过音乐,人与人之间不言,也能神交。“中国人是一定要有民族音乐自信的,我们独特的华夏文化内涵和神韵,孕育了我们的民族音乐。尤其是对于琵琶的发展和改革、传承与创新,这古老的弹拨乐器,是国乐之瑰宝。”吴俊生说,从更高的格局来看,琵琶不仅是一个民族乐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内含民族意识和精神意蕴。

“如果你自己了解琵琶的历史,就会发现这个乐器不仅是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外交流的产物,所以这些经典的琵琶曲应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新的时代有新的光彩。”一把琵琶,背后藏着丝绸之路的故事,这是盛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友好见证。

其实,琵琶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外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的历史。到了近现代,改革开放使中国民族音乐有了向世界展示风采的机会,吴俊生“把琵琶带到世界舞台”的理想,也得以实现。他出访东京、首尔、大阪、洛杉矶等地,参加了多场音乐会演奏,东京 NHK电视台评论他是“中国第一琵琶者”。

1986年,吴俊生在日本的RSK电视国际音乐大赛中,一举夺得演奏桂冠。1990年,他创作的日本古筝曲《跳の火焰》在由日本朝日新闻社、东京电视台、日本三曲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十一次日本筝曲会联盟新作品创作大赛中获得“优秀创作奖”。

1992年7月,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纪念活动之一,中国北京青年演奏家代表团应日本东京京都钵田县、群马县和东京文教大学的邀请,赴日本进行了为期7天的访问演出,吴俊生率领代表团赴日交流。代表团成员还有当时活跃于首都乐坛的青年演奏家周望(古筝)、张尊连(二胡)和徐平心(扬琴)。

吴俊生和代表团成员前后进行了四场演出,《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将军令》《渔舟唱晚》《新婚别》《秦桑曲》等古今名曲在舞台上“百花争妍”。优美浓韵的旋律,熟练精妙的技巧,令日本听众折服。尤其是在钵田县首场演出时,一曲长安古乐《婆罗门引》使许多观众热泪盈眶,他们在长安古乐中找到了日本民族音乐的源泉。“演出后,很多观众流着热泪围着我们要签名留影,久久不肯离去。”这些都坚定了吴俊生弘扬民族音乐的决心。

1993年4—5月,正值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招生,吴俊生难敌考生热情,对于招生考试事必躬亲。5月31日,他在河北石家庄突发心肌梗死,被送往白求恩医院抢救,入院治疗了一个月。回到北京后,吴俊生接到通知:和韩国的中央艺术学院已经谈妥,明年五月份如期去访问韩国。“王照乾校长跟我说,你是咱们学校民族乐团的指挥,你还有独奏节目,你要有个思想准备。”

1994年5月,吴俊生在身体还没有完全好的情况下,如期对韩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多亏了学校考虑得很细致,在生活上和工作上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这次友好访问十分圆满成功。”

1994年5月,吴俊生在韩国首尔中央电视台剧场演奏《十面埋伏》

1997年,吴俊生和夫人蒋青在美国创办了南加州中国音乐艺术中心和华韵国乐团,继续在南加州这块中国民族音乐的沙漠上,宣传、普及和弘扬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洛杉矶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卓蕾在一次采访中,问他:“吴教授,您从最高音乐学府来到这音乐沙漠,有没有失落感?”吴俊生回答:“宣传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是我毕生的使命。如果能把这片音乐沙漠变成民族音乐的绿洲,这个贡献和意义,比教出几个尖端音乐人才更为重大。”

2004年,吴俊生在美国南加州“多元文化”艺术节上表演竹笛独奏,乐队为他伴奏

吴俊生和妻子创办华韵国乐团后,每年都会参加在当地被称为“多元文化”的艺术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欢聚在一起,穿着独具民族特色的服饰,演奏着民族音乐。我们华韵国乐团的演员,也都穿着中国式的服装,演奏着具有中国特色的乐曲。”在艺术领域,吴俊生与夫人蒋青有一个共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国音乐学院“紫禁城室内乐团”到美国的演出,获得了众多爱乐者的盛赞,被评价为: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特有的华贵与典雅,表现了当代音乐舞台罕见的经典魅力。所以,中国人要拿出文化自信来。我们的民乐是美妙的、有感染力的。



爱乐者 亦乐书

2018年,吴俊生携家眷归国养老,在外奔波了20余年的游子终于归乡。吴俊生热爱祖国书法艺术,家中书桌上摆放着文房四宝,闲暇之余,他喜欢“挥毫”几笔,而且早在1988年,他就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是我的小爱好,其实起步非常晚。”吴俊生决定练习书法,也与音乐有关。

1983年,吴俊生到日本去演出,每次演奏会结束,都有很多人让他题字留念,而且指定“中国书法”。后来,吴俊生发现,中国的书法艺术在亚洲的很多国家中非常流行,于是开始认真练习书法。“你看,中国有多少文化艺术被世界崇拜着,我们为什么不自信!”吴俊生笑着说。

吴俊生的书法作品

书法这点小爱好也被吴俊生“写出了名堂”,他曾在美国举行了书法展,并为美国好莱坞撰写了多部电影片头和唐诗宋词,取得了良好效果。2008年,70岁的吴俊生为美国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第一部,题写了毛笔字片名。

进入耄耋之年,吴俊生对过往的回忆也多起来。想想这段音乐路,吴俊生也发出由衷感慨:“音乐饭不好吃。”在吴俊生看来,音乐是金字塔式的培养模式,最终能走到顶端的人非常少,需要勤奋,真正能成为大师的更要看“天赋”。“但如果选择了这条路,无论遇到何种困难,‘从一而终’是基本的觉悟。”吴俊生说。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谷源洋自1961年北京大学毕业以来,从事世界经济调研和相关外事工作已逾半个世纪,其研究成果曾多次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优秀信息对策研究奖,以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优秀调研作品奖。看着摆放在案头厚厚的科研成果,谷源洋心中感到充实,过往的岁月没有虚度。几十年来,谷源洋的科研脚步不停,其学术思想历久弥新,持续闪闪发光。他的学生撰文称谷老师是位“对学术追求不知疲倦的学者”。下期,我们将为大家分享燕达长辈谷源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