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惊天动地的事 做隐姓埋名的人——记燕达长辈裴壮吾的峥嵘岁月

作者: 上传日期:2023-06-08


从故事中搜集历史


在岁月中见证辉煌




“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裴壮吾22岁参军,曾任华北军区防空司令部办公室翻译室俄文翻译。同年7月入朝,在志愿军探照灯411团任前线翻译期间,荣立三等功1次,荣获军功章1枚。25岁在高炮511团担任集训翻译,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在长春空军技术学校期间,被评为“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记书面嘉奖1次。46岁转业,主要从事翻译、编辑、检索工作主要译著有:《公路建设与管理经济学》《汽车运输经济》等。本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分享燕达长辈裴壮吾的故事。

裴壮吾



有幸参与高炮改装 绿色青春闪闪发光

1955年初,裴壮吾被调到高炮第五一一团担任100毫米高射炮改装集训翻译。苏联派来一个连的官兵。课程分为兵器课和操作课。裴壮吾担任的是火炮兵器理论课翻译,备课极其辛苦,每天晚饭后都要伏案笔译苏联教员写的教案,词汇比较冷僻,翻译转换难度大,常常备课到晚上12点。

4月培训结束,这批参加集训的中苏全体官兵来到河北省高炮靶场,准备进行实弹射击。实弹射击正式打响那天,作为随从口译的裴壮吾跟随苏联技术副连长舒杰也夫寸步不离,丝毫不敢掉以轻心。所有炮位舒杰也夫全都要跑到,他的责任就是要保证全连火炮不能在射击中出现任何技术故障。而裴壮吾的责任则是要将舒杰也夫的意见与决策准确无误地翻译给实战官兵。最后,实弹射击胜利完成了。

100毫米高射炮是现代化的防空武器,实弹射击优异成绩的取得,与广大官兵的勤奋学习,以及苏军官兵的悉心传授是分不开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翻译队伍付出的辛劳,同样功不可没。集训结束,裴壮吾所在翻译组荣立了集体三等功1次。他用所学所长让自己的青春在新中国国防建设中闪闪发光。

像这样重大的历史任务,裴壮吾大大小小执行过很多次。1957年海军在青岛有一次演习,恰好那年裴壮吾陪同苏联专家在青岛休假,这期间他有幸见到了毛主席;裴壮吾和专家亲眼看到了伞兵海上跳伞的壮观场面;1959年,裴壮吾随苏联地对空导弹专家组长及两位将军飞赴罗布泊;跟随地对空导弹专家押运24枚某型号导弹进京,亲眼见证三发导弹击落RB-57-D高空侦察机;1960年,裴壮吾随空对空导弹专家去东北军工厂,两次成功排除了某型号导弹战斗部(弹头)TNT 炸药出现裂纹的事故。

1959年,裴壮吾被调到空军技术部八处翻译科任翻译。那时,地对空导弹培训已经结束,翻译组成员正全力以赴投入笔译工作,有些外出的口译工作便由裴壮吾来承担。9月,裴壮吾同部里一位参谋赴满洲里接收进口的地对空导弹。负责押送这批装备的是两名苏军军官,部里人称他们为订货专家。

回京后,裴壮吾的主要任务是陪同及辅助他们向阵地、基地送货。有一天,裴壮吾亲眼看见被先进的防空武器打下的敌机残骸,还有幸在参观场地上见到了贺龙、刘伯承两位元帅。不久之后,又接二连三传来导弹击落U-2高空侦察机的喜讯。“据说,导弹打游击,还是中国空军部队的一大创举呢!”

导弹击落敌机的胜利,让裴壮吾深深地感觉到:国防力量必须与时俱进,敌人的武器装备更先进了,我军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千万要接受“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今天,92岁的裴壮吾,回忆起激情燃烧的战斗岁月,击落敌机的胜利喜悦又一次涌上他的心头。往日的苦累以及死亡的威胁算得了什么呢?打得赢才是最重要的!

国防战线上翻译人员的工作是平凡而艰辛的,其作用,很像排球场上的二传手,球在他的手中传递得是否到位,对主攻手的击球效果至关重要。他乃是我军国防现代化事业不可或缺的角色啊!



技侦八团任教员 构筑加固北防线

1970年,裴壮吾在技侦八团任翻译和教员。技侦八团的正式番号是空军技术勤务第八团,简称“技侦八团”。

20世纪60年代,美苏在世界上争霸,中苏关系破裂,国际形势异常严峻,我国的战略重点随即从东南沿海转向三北地区。以裴壮吾为代表的一批掌握先进军事技术和熟悉苏联军备的专家,以自身专长参与教学和翻译秘密资料,加强防空部队建设,增强要地防空能力,增强北线防御力量。

当年,为了组建技侦八团,空军情报部从位于北京市某技侦一团抽调了包括团长在内的大批骨干和空军其他部队的许多优秀干部,另外补充了超过50%的新兵。相应的装备:如无线电侦测系统、录音设备、电传机、发电车……全部是动用了宝贵的外汇,利用民航系统从国外进口的。

技侦八团初建伊始,百废待举。在新兵占据大多数且兵源素质相对低下、全团转战千里分散在多个地方的情势下,能够整合部队,严格管理,创新侦听技术,使新部队能够与老部队齐头并进,裴壮吾等教员功不可没,并取得了良好成绩。在之后的侦听情报工作中,技侦八团都有亮眼的成绩,荣立过集体一等功,在当时空军十个情报团中出类拔萃,一鸣惊人。

1956年,裴壮吾授衔留念



科技信息略尽绵力 出版两本译著

1976年,裴壮吾从部队转业到交通部科技情报研究所。很多科技情报的研究工作人员由于翻译作品是不公开出版的,他们的翻译成果很多,但往往不为人知。裴壮吾翻译过很多这样的材料,尤其是和高炮有关的。由于牵涉军事秘密,许多翻译作品是不允许署名的,更不可能公开出版。只有《勤务指南》印有裴壮吾的名字,其他的诸如使用规则、修理指南、测距仪、图 -16轰炸机说明书等都没有译者姓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经济形势发展良好,科技情报工作逐渐由冷变热。进口外文资料,特别是俄文版的,几乎都要经过裴壮吾过目。其中有论述苏联交通运输经济的,如《公路建设与管理经济学》《汽车运输经济》等,感到自己有能力把它译成汉语。裴壮吾鼓起了勇气,把这两本书送给人民交通出版社的主编,寻问出版的可能性。主编说先译出两千字作为试稿。裴壮吾征得一位北大俄语系毕业的编辑同意,与他合译这两本书,试稿很快得到出版社通过。

两本译著,在他离休前如期完成出版发行。此译著已被北京国家图书馆收为藏书。裴壮吾心愿达成,他的个人简历,荣登在上海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国科技翻译家辞典》第203页。

几十万字的译著,是一名老年翻译工作者向祖国和人民献出的一份薄礼!

裴壮吾被收录进《中国科技翻译家辞典》



 志同道合携手人生 来到燕达安享晚年

裴壮吾的爱人名叫黄淑兰,1967年,裴壮吾在下农村支农期间,遇到了黄东仪村的大队会计和团支部书记黄淑兰1970年,组织上批准了裴壮吾和黄淑兰的结婚申请。二人买了西瓜和糖果,在部队举行了简单的婚礼。那年,裴壮吾40岁,黄淑兰 25岁,从此风雨同舟,携手相伴。两人志同道合,感情深厚,婚后育有一儿一女,生活幸福,直到2020年,黄淑兰生病在北京家中去世。

裴壮吾与家人合影

独居的裴壮吾自己生活了一段时间,随着年龄增大,儿子不放心,就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几年后,身体还算硬朗的裴壮吾和儿子商量,选择住进养老机构。2022年2 月11日,裴壮吾入住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每天都到温泉游泳馆去游泳,几乎不间断。

“我每天日子自由又安逸,我喜欢吃饺子,食堂每天都有很多餐食可选,也几乎天天都能吃到饺子。我92岁高龄了,到目前为止尚能自理,我很满足了。”

2022年5月,裴壮吾在燕达迎来了自己92岁的生日。因为疫情,孩子们都不能来到身边为他庆生。原本以为自己会孤孤单单过生日的裴壮吾却在生日当天收获了更多的祝福。“是燕达的工作人员,有我的养老顾问、护理员,还有护士,大家热热闹闹地陪我过生日,我感觉很温馨,这里就像家一样,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亲切 。”

“我儿子裴育公是林业工程师,从事环保工作;女儿裴育勤继承母亲的衣钵,做会计工作,在一家私企做首席财务官;孙女在加拿大上学,刚读大一;外孙学美术,刚刚毕业,正跟着教授做服装设计工作。”裴壮吾讲起自己的儿孙,一脸的骄傲和欣慰。

也许,作为新中国翻译家、革命家、教育家的裴壮吾职业生涯已经圆满落幕,但子孙后代建设祖国的志向和朴实勤奋的家风会世代传承下去,这是裴壮吾的心愿,也是万千峥嵘岁月中走来的革命前辈的心愿。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从最热到最冷,祖国指哪儿我‘打’哪儿。”诸葛俊鸿1949年肄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外语系英文专业。195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俄文系。曾任中国《林产工业》杂志主编、中国老教授协会林业分会委员、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林业分会常委理事、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委员会林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木材工业学会人造板学组委员。1989年,从林业部林产工业规划研究设计院退休。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学会会员。下期,我们将为大家分享燕达在住长辈诸葛俊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