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日报社到燕达养护中心,他们共享幸福晚年

作者: 上传日期:2023-03-16

老友相聚,追忆往昔辉煌岁月;燕达重逢,共话今朝幸福晚年。爱人在身边,朋友是邻居,年轻时一起奋斗,老了一起养老,这样的理想晚年生活,人民日报社的一些退休长辈们在燕达实现了。


2023年3月1日,原人民日报副总编余焕椿和市场报高级编辑蒋涵箴夫妇俩入住燕达养护中心,并于入住的第二天上门看望了同在燕达养老的老友刘正学。这对已在燕达养护中心居住了4年多的刘正学爷爷来说,是一件与半个多世纪老友相聚的大喜事。

刘正学爷爷在养护中心园区内留影

1965年,刘正学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入职人民日报社,与当时还是政文部编辑的余焕椿成为了同事。在刘正学入职人民日报社两月后,他和余焕春被报社派往越南奔赴援越抗美战场。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两人接受了战争的洗礼,同时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后排中为刘正学,右二为余焕春

后来,刘正学和余焕春两人因工作调动,虽然不能经常见面,但数十年来,两人之间的联系从未断过。90年代初,余焕春调离人民日报社去了四川,一年后又调回北京,任经济日报的副总编辑。4年前,余焕春和蒋涵箴夫妇在得知刘正学入住了养护中心后,曾来燕达看望过刘正学。那时,余爷爷和蒋奶奶便觉得燕达养护中心各方面都不错,想着以后会来入住。

去年,余爷爷和蒋奶奶家里的房子要装修,为了躲避尘土喧嚣,他们短期入住了秦皇燕达养护中心,通过半年的体验,感觉非常幸福。余爷爷已有89岁高龄,患有糖尿病,平时身体免疫力比较低,在去年年底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他在秦皇燕达养护中心得到了精心照护,身体状况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经历了这次体验后,余爷爷和蒋奶奶一致觉得入住一家好的养老机构安享晚年,十分必要。经过深思熟虑和考察对比后,他们便下定决心要长住燕达养护中心。刘正学爷爷笑着说:“他们入住后,我领着他们去了园区内超市、营养餐厅、养生会所的温泉游泳馆、自助餐厅等地方参观了一番。园区内餐厅种类丰富,膳食营养美味,三室两厅精装修的养老居所很温馨,每个房间都设有紧急呼叫器,有事按下紧急呼叫器就有人上门帮忙,他们对现在在养护中心的生活很满意。与他们同住一栋养护楼的人民日报社电影放映员、录音师苑大姐,也登门拜访了他们俩。”

苑奶奶(中)上门拜访余爷爷和蒋奶奶

“现在,入住燕达养护中心的人民日报社离退休干部已有10多人,其中有人入住已达近10年,生活安逸祥和、幸福美满。编辑部的离休干部万青住在宾馆区,有专业的医生护士主管、护理员24小时照护。国际部漫画家朱根华把自己的两套房子卖掉,在这里选择了一套三室两厅两卫一厨的养老居所,打算长住。老朱91岁高龄,身体硬朗,在养护中心居住了近4年,兴趣爱好广泛,还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剪纸班,并常有佳作问世,已连登燕达季刊杂志5、6期,还邀我帮他转发《金台通讯》。”

朱爷爷参加养护中心剪纸展活动

刘正学爷爷在养护中心的养老居所是顶层的一套三居室的房间,配有一个80多平米的大露台。刘爷爷最喜欢在露台上,360度视野巡看方圆数公里美丽景色——仰望天空,看飞机在空中翱翔,下观园区景色、潮白河及通往东北的高铁列车,心旷神怡,不亦乐乎!养护中心和燕达医院之间,有一条贯穿东西的人工河,每到夏日荷花绽放,数百成千条彩色的锦鲤鱼游弋其中,宛如仙境;秋季,各种果树枝头硕果,呈现出一派丰收喜悦美景;一年四季园区内鲜花盛开,景色美不胜收

“这里除了景色美,人和服务更美,养护中心住有5000多名长者,集中了科学家、外交家、大学教授、新闻界人士等,文化素质高,邻里之间友睦和善、互帮互助;工作人员见面就叫爷爷奶奶,体贴周到的服务,让人感觉比家里还温馨;住在这里的长者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不仅有图书馆、电影院、台球室等各种活动场所,老年大学开设有30余门课程,还经常会举办生日会、健康讲座以及各种节日庆祝活动等,我和老友们来了后都不愿再回家了。”刘正学爷爷笑着说道。

燕达养护中心之所以会受到在住长者的强烈欢迎和认可,还有一个原因是“医养康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园区内有老年病综合门诊、康复中心、中医馆,还毗邻燕达三甲医院,入住养护中心的长者在燕达医院可享受优先挂号、优先就诊和优先检查服务,并且养护中心工作人员会为在住长者匹配科室、匹配医生、匹配时间,有效解决了长者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全心全意守护长者健康,让长者安享幸福晚年!


在奋斗路上,他们携手同行;在追寻幸福晚年时,他们相遇燕达。春华秋实,人生亦如四时。阅尽千帆,归来燕达。在燕达养护中心,长辈们既能享受自己独立、自由、高品质的养老生活,又能和老友们共享幸福晚年,一起回忆青春年少,一起下棋、写字……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畅享美好金色年华,将生活过成了人们心中的诗意模样。


在住长辈刘正学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