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入党,23岁成为我国第一代橡胶胶乳研究人员——记燕达在住长辈胡又牧
从故事中搜集历史
在岁月中见证辉煌
他曾肩负使命,求学苏联,为建设祖国刻苦学习;他曾醉心科研 ,为我国橡胶产业的发展“开疆拓土”;他曾临危受命,从科研人员转战管理,为我国橡胶研究打开了新局面;后来,他“邂逅”人才工作,曾为国聚才,三顾茅庐。中国人才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他既是亲历者,又是见证者。本期,我们将为大家分享燕达在住长辈胡又牧的人生故事。
胡又牧
入党:第二生日 恰逢七一
1951年的中国,解放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尽,社会主义建设的愿望愈演愈烈,全国人民都在等待一个不一样的新中国。这一年,胡又牧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心怀报国梦。武汉大学第一学年快结束的时候,“国家组建留苏预备部,从各大学选拔一批大学生留学苏联”的消息从中央传出。“都是各地的重点大学,武汉大学有9名同学入选,我就是其中的一名。”胡又牧回忆。
1951年年底,留苏预备学校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因为留苏预备学校设在北京俄文专修学校之内,由俄专校长统一领导,因此又被称为俄专二部。“全国各地的几百号学子都在这里,分成了不同的小班,我在36班,学习俄语。”胡又牧每天往返于教室与宿舍之间,一门心思只想着“为留苏做好准备”。
在留苏预备部,胡又牧认识了对他未来职业生涯影响巨大的人——于陆琳。胡又牧称其为“于大姐”:“她是我们的班长,是个随和善良,又很有革命信仰的人,她对我帮助很大。我从于大姐那里听说了很多革命故事,尤其是当年延安的故事,让我在政治觉悟上有了很大提高。她的亲身经历令人非常感动,是我一生的榜样。”
胡又牧说,遇见于陆琳是他的运气。他不仅从于陆琳那里获得了革命精神的洗礼,也通过她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于大姐是我的入党介绍人。”1953年7月1日,胡又牧还差一个多月就满18岁了,组织上破格接受他在这一天入党。这也是胡又牧政治生涯中一直引以为傲的事情。“7月1日是党的生日,也是我的第二个生日,是我的政治生日。”就这样,胡又牧成为了留苏预备班中年龄最小的党员。
出征:肩负使命 求学苏联
当年,留苏预备部深受党中央的重视。俄专结业,临出发去苏联前,刘少奇亲自到学校作告别演讲,胡又牧至今仍记得刘少奇掷地有声的讲话。留苏学生从生活到学习一应费用全部都是祖国担负的,这对他们这群留学生而言是压力,也是动力。
随后,周恩来总理还在中南海怀仁堂为留学生们开办欢送晚会,并邀请知名京剧演员为大家表演践行,场面隆重,可见当时国家对留苏学生的重视。“我们背负着祖国的重托,出去之后,丝毫不敢松懈,无时不刻苦学习,日夜拼搏,不得5分,自己这一关就过不去。当时苏联人评价,中国学生是最刻苦努力学习的。”
到达莫斯科后,胡又牧进入到莫斯科精细化工学院橡胶加工专业学习,专攻橡胶胶乳方向。在苏联留学的每天,胡又牧过着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学业繁忙,有数不尽的知识等待着他去吸收。“在学校、图书馆最后一个走的一定是中国人,实验室最后一个关灯的一定是中国人。这就是当时留学生的状态。中国在苏的留学生,80%以上是全5分毕业。”胡又牧说
1957年11月17日,这是一个让万千留苏学子铭记终生的日子。“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了中国留苏学生们。”在胡又牧的记忆中,这是被掌声和欢呼声淹没的一天。就是在这场接见中,毛泽东主席说出了“世界是你们的,当然,我们还在,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中国的前途是你们的,世界的前途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将来的担子应当由你们来负。”“东风压倒西风”等名言警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
留苏的日子,胡又牧用“愉快”“紧张”“很有意义”三个词概括。“肩负使命,学业繁重,所以很紧张;见到了毛主席,看了世界,开了眼界,很愉快;学习到了对建设祖国有用的知识,这次留学很有意义。”胡又牧说。
归国:醉心科研 胶乳“拓荒”
5年学成后,胡又牧以优异的成绩(全5分)从莫斯科精细化工学院毕业。5年间,胡又牧在橡胶胶乳方面师从两位优秀导师,小有研究成果,大学毕业论文还曾两次在苏联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能够在学术刊物上两次发表,这在当时还挺难得的,带着这样的成绩,我也算不负祖国的重托,可以安心回国了。”1958年,胡又牧结束留学生涯,回到祖国,被分配到化工部橡胶工业研究院从事胶乳研究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大力发展天然橡胶产业。1951年,海南省建成中国第一个橡胶基地“华南垦殖局”;1952年,中央发出指示,开辟云南橡胶垦殖区。尽管这一年中国的天然橡胶产量仅有0.04万吨,仍被定义为中国天然橡胶生产的元年。1958年是中国橡胶产业的一个转折年,一大批学子归国,掀开了中国橡胶研究的新篇章。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开始在海南岛大规模种植天然橡胶树。
就读武汉大学、留苏深造、学成归国,这么多年的求学之路,胡又牧初心未改:“我喜欢研究,是想成为科学家。”胡又牧是我国第一代从事橡胶胶乳研究的人员。由于出色的研究成绩,进入橡胶工业研究院不到五年,胡又牧被破格提拔,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一跃成为行业内最年轻的副总工程师。
对于这次“破格提拔”,胡又牧第一担心的就是自己不能再专心致志地做科研工作。因为成为副总工程师后,他就要负责一部分管理工作,“其实我不想做管理,会分散搞科研的精力,但这是组织对你的认可,你也要回应组织的认可。”胡又牧当时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在其位谋其政”,既然获得了相应的地位,就应该拿出对应的成绩。
意外:临危受命 转战管理
后来,胡又牧又被正式任命为橡胶工业研究院院长、总工程师、党委副书记,三个职务一肩挑,这也让他离成为“科学家”的这个梦想越来越远。“就算经历了很大困难,但我现在在这个职务上,就得干出点像样的事情。”正式被任命以后,胡又牧做了改变橡胶院的四件大事。
胡又牧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动青年技术骨干的积极性。他以青年群体为主,成立了技术委员会,这些青年技术骨干以技术委员会为平台,互相鼓励,共同商议,开展橡胶研究工作。技术委员会成立以后,青年群体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他们得到了尊重,能够放心大胆地干事情、搞科研。“有了发挥作用的平台,也得到了相应的地位,橡胶研究的新局面就打开了。”
胡又牧做的第二件事便是确立了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的项目制度。为了能够快速响应国家建设需求,胡又牧及时了解每一位科研人员的特长和专攻领域,根据技术人员的个人特长和国家需求来安排工作,将全院的科研工作统筹起来。这样既避免了重复研究,也提高了科研效率。“科学研究本身是一种艺术,科研思维也很重要。”胡又牧在任期间,要求大家注重研究方法和研究思维,鼓励科研人员多学习辩证法和毛主席的思想、理论,用最好的思维出最佳、最快的成果。
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胡又牧就意识到打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渠道的重要性。“我们科研单位要加强和工厂之间的联系,供需结合,加快科研成果在工厂的落地应用,这也是我做的第三件大事。”胡又牧出面负责筹建了中国橡胶学会,该学会聚集了橡胶行业的技术精英,定期举办年会及学术报告会,学会成立40年来,大大活跃了学术气氛,促进了科研创新,为推动橡胶工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胡又牧还致力于推动中国橡胶走向世界,他在任期间,打通了中国橡胶与世界联通的渠道,让中国橡胶研究在世界舞台有了更多发言权。“第四件大事就是国际联系,中国橡胶研究要发展,离不开借鉴国外发展经验。”胡又牧明白,只有打开大门搞研究,中国的橡胶研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他第一次带团出国交流,便是去往橡胶产业很发达的马来西亚,学习马方的先进经验与技术。
随后,他又去往世界橡胶会所在地英国,与世界橡胶会达成合作,让中国的科研成果能够进入国际领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橡胶产业的发展,赢得国际发言权。据了解,此后国际橡胶学术会议及展览会等许多高层次国际会议先后在中国举办,这些都离不开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早期橡胶国际交流的铺路。
1965年,胡又牧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会见该国橡胶研究院领导人
1953年,17岁的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3岁苏联留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橡胶工业研究院工作;52岁,他被调入中共中央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退休后,他出任欧美同学会主管日常工作的副秘书长。回顾一生,胡又牧说:“我这一生所有的荣耀都是党给予的,我很欣慰能为祖国的建设付出汗水和青春。就算是退休了,我也会永远记得党的教诲,矢志不渝跟党走,走一场没有遗憾的人生旅行。”下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分享燕达在住长辈胡又牧的人生故事。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收听
燕达在住长辈回忆录系列丛书
新闻动态
- 2024-09-11
“燕达15分钟养老服务圈”都有什么?让入住长辈赞不绝口
- 2024-08-26
以学为乐 学有所为:燕达长辈用行动证明,学习是最好的养老
- 2024-08-24
89岁原中纪委副局级检查员李彦文“点赞”燕达:“医疗好才叫真的好!”
- 2024-08-20
91岁抗美援朝老兵关加瑞,如今和老伴在燕达过上了理想的享老生活
- 2024-08-17
见证幸福 ▏入住燕达1年、2年、3年…10年+的长辈们朋友圈是这样说的
- 2024-08-16
释放活力 尽享乐趣——燕达养护中心成功举办趣味运动会
- 2024-08-14
荣耀时刻 实力见证 | 燕达养护中心在廊坊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再创佳绩!
- 2024-08-10
七夕燕达 | 舞动金色年华 绘就岁月情深